由於重症監護病房(ICU)患者病情複雜多變,我們不能將大多數治療標準化,在治療每例患者時,需要“短環”反饋,即臨床試驗-觀察-調整方案。操作流程、清單對危重病醫學是有益的,但僅依靠這些是不夠的。危重病治療需要一種猶如閉路循環的分析型思維,其是一個從分析-回饋結果-進一步調查患者情況-做出推理-再分析的過程,這是指導危重病治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麵對複雜多變的情況,我們還應該對生理學有深刻的認識,生理學就是危重病醫學的根基。
除上述臨床工作的指導原則外,還有哪些個人特性可以影響我們是否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ICU醫師?聽別人說,但要自己思考,永遠不從眾。認真思考常是現代危重症醫療中缺失的一環。對外來的信息要保持客觀的立場,但要留有懷疑的態度。每個人都不能完成所有的工作,要允許其他人進行他們擅長的事情,為了共同的目標傾力協作。要尊重你的同事、患者及其家屬,要擁有高度的責任感。
在臨床工作中,一定要經常查看患者的情況,而不是總呆在電腦前。對於臨床決策要保持高度警惕和一點點兒神經質,因為是你在負責這個病例。要根據患者的病情盡早調整你的治療方案,不要等一切都來不及。要時時注意患者病情的動態變化趨勢,而不僅是某個時間點的情況。
生病的患者常常覺得脆弱和渺小,因此,對於患者,醫師不要抱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態度,要對患者充滿誠意,向其詳細介紹治療計劃並使用幽默營造一種輕鬆的氣氛。尊重患者就是尊重自己,要保持醫患的平等。醫師還應該與患者的家屬保持一種積極的互動,在我們的ICU中,除在有醫療操作的時間外,患者家屬可以在任何時間進入ICU陪同患者。要尊重家屬意見,向他們解釋患者的問題,與他們開誠布公地說出你的評估結果並討論進一步的治療方案,始終心懷希望,不妄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