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無創冠脈功能學檢測的臨床意義

作者:會飛的大胖紙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21-06-28

由航空總醫院主辦的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第七屆冠狀動脈複雜病變介入治療討論會,也即是囊括了心血管臨床病例討論(Consultation)及創新(Creativity)和胸痛(Chest Pain)論壇(3C會議)於2021年6月25日—27日召開。會上,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劉芳為我們講解了“無創冠脈功能學檢測的臨床意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劉芳教授的精彩彙報。

劉芳教授指出,我國目前對冠心病診斷的“金標準”仍是以有創的冠狀動靜脈造影和冠狀動脈CTA“解剖學”技術為主,冠脈造影的開展率為65.8%,而冠脈CTA開展率是64.5%,且冠脈CTA的診斷效果已被多項研究結果證明,但是傳統無創功能學檢查,冠心病檢出率相對較低。

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分數(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FR)逐漸成為公認的病變功能學評估指標。FFR的定義為狹窄冠狀動脈提供給支配區域心肌的最大血流量與同一支冠狀動脈正常時提供給心肌的最大血流量的比值,簡化定義為心肌最大充血狀態下的狹窄遠端冠狀動脈內平均壓(Pd)與冠狀動脈口部主動脈平均壓(Pa)的比值。

冠脈造影作為冠心病診斷的“金標準”是從解剖學上做了定義,但目前缺少的是功能學的評估。血管狹窄程度究竟對血流產生了多大影響,還是要通過功能學的評價來獲得,“解剖學評估”+“功能學評估”才能更可靠!

2010~2019年的多數國內外專家共識均推薦冠脈造影顯示狹窄50~90%患者進行ffr檢查

基於傳統力學的CT-ffr可對常規cta圖像進行分割和定量分析,通過一個流體力學建立了三d血流模型,然後模擬在最大充血狀態下計算出血流和壓力進而獲得ct-ffr值,但其準確性仍需實驗進一步驗證。

當人工智能跟ct-ffr結合到一起,可以像人類大腦通過挖掘並收集不同的共性和個性的數據,收集的數據越多,它累積的越多,AI就越“聰明”,便能得出更精準的診斷,指導臨床更好的個性化治療。

ct-ffr的優勢已經通過多項研究得到了證明

多項研究結果顯示,與普通CTA相比,ct-ffr敏感性、特異性以及陽性、隱形預測值的準確性有一定優勢。

最後,劉教授也強調,盡管ct-ffr可對冠脈狹窄50%~90%的患者帶來獲益,但具體能帶來怎樣的獲益仍需進一步驗證。

關鍵字:冠心病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