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小兒專業組日前通過對國內最大一組顱內畸胎瘤患兒手術治療的結果研究發現,未成熟畸胎瘤多呈侵襲性生長,惡性程度高,手術切除困難,綜合治療效果較差,但患兒生存期與腫瘤切除程度具有相關性;術前腫瘤標記物檢測對診斷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專家建議,治療該病最好的策略應是盡可能做到全切除腫瘤,術後輔以放、化療則能延長患兒生存期。
顱內未成熟畸胎瘤是來源於原始胚胎生殖細胞的腫瘤,由未分化或者分化不良的3個胚層成分構成,約占生殖細胞腫瘤的1/3。由於此種腫瘤含有生殖細胞、胚胎癌或絨癌成分,患者極易發生腦脊液播散性轉移,因而臨床治療一直沒有好的辦法。
近年來,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小兒專業組對兒童顱內畸胎瘤診治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完成64例手術。其中,對30名未成熟畸胎瘤患兒共行開顱手術34次,腫瘤全切除率達50%;術後有14例行單純放療,3例行單純化療,6例行放療+化療。經隨訪顯示,患兒1年生存率為69%,2年生存率為60%,平均生存期為53個月。
據該科張玉琪博士介紹,盡管顱內未成熟畸胎瘤預後效果差,但腫瘤切除程度對患兒生存期有積極影響,腫瘤全切除的患兒生存期明顯長於腫瘤部分切除者。另外,腫瘤全切除的患者,術後也應輔以放療。
張玉琪說,術前影像學不能定性的患者,可先行檢測血清和腦脊液腫瘤標記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等指標對未成熟畸胎瘤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