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異性免疫治療(SIT)是用逐漸增加劑量的變應原提取物對過敏患者進行反複接觸,提高患者對此類變應原的耐受性,從而控製或減輕過敏症狀的一種治療方法。
SIT迄今已有百年曆史,世界衛生組織(WHO)和世界變態反應學會(WAO)出版的指導性文件均已對其臨床操作規範進行詳細闡述。但從目前國內外的臨床研究和應用情況來看,SIT的作用機製尚不完全清楚,且因其安全性的限製,尚未能廣泛應用,其臨床實際操作流程亦有待規範。因此,如何能最大程度地發揮SIT作用,真正改變患者的過敏狀態並保持長期療效是關鍵。
確定致敏原
在開始SIT之前,進行病因診斷是至關重要的。變應性疾病的變應原診斷包括體內、體外試驗和變應原特異性體內激發試驗等。
體內試驗 以變應原皮膚點刺試驗為主。若體內有致敏的肥大細胞,變應原與細胞膜上的免疫球蛋白(Ig)E結合後,激活肥大細胞釋放血管活性物質,使皮膚出現風團和紅斑(圖1)。該試驗安全、易操作、靈敏度高、臨床相關性好且患者痛苦小,被歐洲變態反應和臨床免疫學會(EAACI)推薦為最佳體內診斷方法。
體外試驗 為血清遊離特異性或總IgE水平測定。
其他 皮膚點刺試驗陽性和血清特異性IgE增高,仍不能斷定受試者患有相應變態反應性疾病,應仔細分析所檢測的致敏原是否與其臨床症狀密切相關。如,花粉陽性者的症狀是否為季節性且與接觸樹木和花草有關;屋塵蟎陽性者的症狀是否為常年性且於室內或晨起和入睡時加重而日間尤其戶外活動時減輕等。對塵蟎或貓狗毛屑過敏者,收集家居尤其是床單和家具的粉塵進行致敏原含量分析,有助於確立致敏原與症狀的關係;而鼻黏膜和支氣管特異性致敏原的激發試驗則可確定吸入致敏原的濃度、呼吸道症狀及氣道阻力間的關係,但因其極易引起哮喘發作,必須有呼吸科醫師在場且準備好搶救措施。目前,該方法隻適用於研究。
選擇適宜患者
總體來說,SIT適用於5~60歲變應性鼻炎和哮喘患者,但對於食物過敏和變應性皮炎患者療效不佳。
2006年,EAACI專家組在《過敏》(Allergy)雜誌上發表了SIT的指導文件,明確了其適應證及禁忌證。
適應證:① 患者的症狀與接觸變應原關係密切且無法避免接觸變應原;②患者的臨床症狀由單一或少數致敏原引起;③ 症狀持續時間延長或提前出現季節性花粉症;④ 變應性鼻炎患者在致敏原高峰季節出現下呼吸道症狀;⑤ 使用抗組胺藥物或中等量以上的吸入性皮質類固醇仍未控製症狀;⑥不願接受持續或長期藥物治療;⑦ 藥物治療引起不良反應。
在治療前,要認真評估疾病及其嚴重程度、致敏原與疾病關係、對症治療效果、疾病及治療的潛在危險因素、患者的心理狀態及其對疾病和治療的態度等。
絕對禁忌證:① 患有嚴重免疫和心血管係統疾病、癌症及慢性感染性疾病者;② 必須服用β受體阻滯劑(包括表麵吸收劑型)者;③ 缺乏依從性及存在嚴重心理障礙者。
相對禁忌證:① 中到重度持續性哮喘、哮喘病情不穩定或處於急性發作期及肺通氣功能(FEV1)低於正常預測值70%者,須先接受充分的藥物治療;② 5歲以下兒童應在有經驗的醫師指導下使用;③ 至今無證據顯示SIT有致畸作用,但在劑量增加階段存在過敏性休克和流產等風險,因此,在妊娠或計劃受孕期間不主張開始SIT;但若妊娠前已接受治療且耐受良好,則不必中斷治療。
使用標準化疫苗
一直以來,變態反應學的權威專家、基礎研究人員、臨床工作人員和疫苗製造商都在盡力把SIT標準化的概念統一起來,並建立公認的標準。
就變應原提取物(疫苗)而言,目前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的標準(FDAR)和EAACI的內部參數標準(IHRs)規定,為確保疫苗生物活性的一致,每批疫苗在投入臨床使用前,都要用標準檢測方法在具代表性的人群中進行皮膚試驗、劑量反應試驗或體外免疫活性檢測,將其結果與標準樣品結果進行比較,以確保產品批次間的一致性。歐洲IHRs還規定,每批疫苗中主要變應原蛋白的含量也須保持一致。我國目前尚無此類統一標準。
選擇適宜治療方案並進行劑量調節
治療方案選擇和劑量確定 起始或誘導期的注射方案包括常規(每周注射1次)、集群(每2~3天注射1次)和快速(每1~2小時注射1次)方案。基於安全性考慮,哮喘患者應采用常規方案,而單純變應性鼻炎患者可據病情、對治療的反應及治療機構的人員和條件配備,選擇常規或快速方案。在選擇方案前,須首先權衡治療有效性,其次是安全性,最後才考慮患者使用的方便性。須指出的是,兒童變應原的注射劑量與成人相同,並不取決於兒童的年齡或體重。
從本質上來說,起始治療方案是在盡快達到最大維持劑量和保證最高安全性間的折衷方案,並非固定不變,應根據患者症狀控製的好壞、有無合並其他不適、對治療的反應、注射間隔時間、環境控製及季節性變應原暴露情況進行調整。
最佳維持劑量是指獲得最佳臨床效果且無任何嚴重不良反應的個體化劑量。不同的變應原疫苗推薦維持劑量不同,製造商應根據WHO的要求(每次注射的純化主要致敏蛋白在5~20 μg之間)來製定並推薦每次注射的維持劑量。但一些高度敏感患者可能達不到推薦的最高劑量,而有些平常接觸大量致敏原的患者可能超過推薦的最大劑量。低於推薦的維持劑量範圍可能影響臨床療效,因此,當患者維持劑量低於標準推薦的最佳劑量時,應進行特別注釋。
劑量調整 劑量的合理調整可確保臨床療效和避免不良反應。在每次注射前,要了解患者注射前3天的臨床狀況、上次注射至今的時間間隔及上次注射時的全身和局部反應。在決定本次變應原注射劑量前,應充分評估患者是否適宜接受預定劑量注射,以避免全身不良反應的發生。具體請參照EAACI製定的劑量調整指南。
對於季節性變應原(如花粉等)的免疫治療應有季節前、後以及季節期間的劑量變化及注射方案。不應在季節期間開始起始治療,即使患者出現臨床症狀亦然。
為安全起見,應在季節期間常規減少變應原注射劑量,但若患者沒有症狀,則不必減量。對於出現症狀的患者,應推遲注射,同時加強藥物對症治療,在症狀消除後重新開始注射,但劑量須相應降低。
■小結
變應性鼻炎和哮喘的最佳管理戰略需要正確的病因診斷和完善的治療方案,避免接觸致敏原和恰當的藥物治療仍是首要措施,而當疾病控製不理想時,應考慮采用變應原SIT。該療法可有效控製症狀並減少患者對藥物的需求,在治療停止後可保持長期療效,預防新的過敏反應發生,且能預防變應性鼻炎發展為哮喘(圖2)。成功的SIT須充分了解致敏原與臨床症狀的關係及各種變應原的交叉反應,並使用標準化疫苗及合理調整劑量,且熟悉避免和應對不良反應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