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外科和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市天壇醫院的研究人員共同發表論文,旨在探討NF2、TIMP-3和THBS1基因甲基化在腦膜瘤發生、發展中的作用及其在腦膜瘤的早期診斷、治療和預後評估中的價值。研究指出NF2、TIMP-3和THBS1基因甲基化與非典型性和間變性腦膜瘤的發生、發展有關,也是腦膜瘤癌變的重要原因,有助於腦膜瘤的臨床診斷,為腦膜瘤的早期發現提供幫助。該文章發表在2012年41期的《中華醫學雜誌》上。
收集山東大學齊魯醫院1992至2005年手術治療的66例腦膜瘤患者的標本,其中單發性腦膜瘤30例,多發性腦膜瘤36例,對所有標本進行診斷、組織學分型和分級,提取基因組DNA,以正常腦組織做對照,用甲基化特異的PCR (MSP)法,檢測腫瘤組織標本中基因甲基化的情況,統計分析單發性腦膜瘤、多發性腦膜瘤及不同級別腦膜瘤之間甲基化率差異。
30例單發性腦膜瘤中NF2、TIMP-3和THBS1基因甲基化率分別是26.7%(8/30)、16.7%(5/30)和36.7%(11/30);36例多發性腦膜瘤中3種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別是30.6%(11/36)、22.2%(8/36)和22.2%(8/36),而正常腦組織中3種基因均未檢測到甲基化現象。Ⅰ~Ⅲ級腦膜瘤中單發和多發性者3種基因的甲基化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而單發性、多發性腦膜瘤Ⅰ和Ⅱ、Ⅲ級間3種基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Ⅱ、Ⅲ級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