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人眼裏,醫學是祛病延壽之術;在科學家眼裏,醫學是科技應用的一個方麵;在經濟學家眼裏,醫學是一種特殊的交易。
醫學的本質是研究生命,醫療的功能是幫助他人解除病痛。然而,人體是可以分解的,但生命是不可還原的;疾病是可以定義的,但痛苦是不能量化的。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分科越來越細,對醫學的解釋越來越多遠,這也使得醫學變得越來複雜。
各種說法都有道理,但都不全麵。每個說法都有自己的道理,但又都不對醫學這個整體負責。這就是我們所麵對的醫學理論現狀——學說很多,而且越來越多,但醫學到底是什麼?醫學精神是什麼?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清楚的說法。
係統醫學確定了兩條基本公理
係統醫學理論建立在公理係統、數學表達和實驗檢驗三塊基石之上。在人文方麵,係統醫學還有一個特有的倫理支柱,就是對“善”的追求。這就是醫學理論有別於其他學科理論的複雜性所在。醫學如果沒有科學和人文這兩者的結合,就無法完美地建立起一個醫學的理論。
係統醫學的建立,不是去解決某個具體的疾病,而是要針對醫學原問題找到答案——什麼是疾病?為什麼治療是可能的?治療的本質是什麼?什麼是治療的基本原則?
現在我們就來簡單說說係統醫學理論構成。按照上述科學範式的要求,我們首先為係統醫學確定了兩條基本公理——
公理一:對於生命係統中的任何一個“基本的內穩態”,如體溫、血壓、心輸出量,都對應一個“唯一”的功能函數來對其進行調節。內穩態是該功能函數使輸入成為輸出所組成的自耦合係統的吸引子。
公理二:生命是一個具有自我康複能力的係統。
需要解釋的是,係統醫學不僅將生命視為一種穩態,而且是一個無數穩態的集合。因此,根據公理一關於“任何一個基本穩態都對應著一個唯一的功能函數”的定義,係統醫學認為健康和疾病在本質上都是個體化的。所以,當我們指某個人的內穩態偏離時,指的是相對於日常多個健康時刻的平均值差異,而非相對於多個健康個體的統計平均數的偏離。此外,在判定任何一個特定的個人是否“健康”時,除了訴諸於主觀感覺之外,還要看其所有內穩態在此偏離下能否長期維係。若能維持,則無需幹預。
這些理論是否成立,不是一日之功,要假以時日,用時間來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