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論:
布氏杆菌(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人獸共患傳染變態反應性疾病,常侵犯脊柱引起脊柱炎,其臨床及CT表現與TB相似,易誤診誤治。
應從病因、病理、臨床特點、發病部位、骨質破壞及增生、椎體形態椎間隙改變、椎旁膿腫方麵鑒別。
1、病因:
布病係地方病,多發生在東北西北牧區,傳染源為牛羊等,通過食物汙染、粘膜接觸及皮膚破損接觸傳染。結核發病較廣泛,脊柱TB主要由肺TB、消化道TB或淋巴TB感染所致。
2、病理:
布病主要是滲出、增生及肉芽腫形成。TB主要是滲出、增生及幹酪樣壞死。
3、臨床:
布病脊柱炎:有牛羊接觸史,多發波浪熱,多汗,夜間或淩晨退熱時大汗淋漓。持續性腰疼或下背疼,布氏杆菌凝集試驗>1:100。脊柱結核:有TB病史,多為午後低熱,乏力盜汗,食欲不振等TB症狀,持續性腰痛及胸背痛,結核菌試驗、抗體陽性。
4、發病部位:
布病脊柱炎好發於腰椎,多見於L4信體,且多累及2個椎體以下。脊柱TB好發於胸腰段, 以L1-2最多見,多累及2個椎體以上。
5、骨質破壞、增生:
布病多發椎體邊緣骨質破壞,伴邊緣增生硬化,典型呈花邊椎,唇狀骨贅,病變椎體密度增高,骨質破壞很少累及椎弓根,死骨不常見。脊柱TB:骨質破壞明顯,可位於邊緣或中心,增生少見。病變椎體密度減低,可累及椎體大部分及椎弓根,死骨多見。
上圖為布病
6、椎體形態、椎間隙改變:
布病椎體形態多正常,或輕度楔形改變,多數椎間隙正常或輕度變窄,無脊柱畸形。脊柱TB:椎體常塌陷,椎間隙明顯狹窄,部分消失,融合,脊柱成角畸形。
上圖為布病
7、椎旁膿腫:
布病膿腫 少見,與骨質破壞區 相通,一般不向下流注。膿腫壁較厚,邊緣略不清,腰大肌膿腫少見。脊柱結核膿腫多見,範圍較大,向上流注,膿腫內見死骨及鈣化,膿腫壁 薄,界清,腰大肌膿腫多見。
上圖為布病
上圖為結核
總結:
布病與TB鑒別,要從病史,椎體破壞、椎體骨質增生、死骨、脊柱畸形、椎旁膿腫等方麵來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