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世界分子影像大會(wmic)上,美國一項血流動力學分子影像研究顯示,在主要導管動脈的血流高衝擊力部位,腔內內皮細胞表麵的磷脂酰乙醇胺(腦磷脂,PE)表達增高。這一現象提示,PE或可作為監測血管血流動力學的新型分子標誌物。
異常的血流方式與血管功能異常密切相關,而血流動力學障礙的分子標記物可以對血管健康與否提供重要的信息。該研究觀測的PE被證實為血流動力學障礙時內皮細胞表麵表達的一種標誌物,而這種表達意味著內皮細胞對血栓和動脈粥樣硬化具有保護功能。
該研究使用三維T1加權分子磁共振成像(MRI)(80微米等向分辨率),采用釓標記的耐久黴素作為PE特異性分子探針,以測量PE的水平。表達獲取的數值與計算機模擬的血管血流動力學表型進行相關分析。多種流式小室用於體外再現內皮細胞的血流動力學刺激,以層流剪應力、流體靜壓、鈍流的衝撞方式作用於體外培養的人主動脈內皮細胞。
MRI結果顯示,血管PE表達高度集中在具有強烈鈍性血流方式衝撞的部位,然而,在血管層流剪應力和內部彎曲區域PE水平相對較低。體外流式小室試驗顯示血管層流剪應力血管表麵PE的輕到中度上調,並隨時間逐漸減少;同時,流體靜壓不會對PE表達產生影響;相反,鈍流的衝撞可導致內皮表麵PE的持久上調。
研究者呼籲針對這一過程的信號轉導通路開展深入研究,以闡明血流動力學與PE表達之間的分子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