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報2012年12月6日刊出國內、國際醫學十大新聞事件候選條目後,廣大熱心讀者通過信件、短信、微博及《醫學論壇網》進行了投票評選。在此基礎上,本報編委會對得票較多的條目進行再次評審,確定了2012年國內、國際醫學十大新聞事件。感謝各位熱心讀者的積極參與。
自體幹細胞再生血管獲成功
瑞典薩爾格林斯卡大學醫院的研究者報告,通過利用1例10歲肝外門靜脈阻塞患者的自體骨髓幹細胞,可以再生出新血管,並可將其成功植入患者體內,且移植後患者無須應用免疫抑製劑。論文6 月14 日在線發表於《柳葉刀》(Lancet)雜誌。
基因組研究有新突破
美國華盛頓大學和聖祖德兒童研究醫院聯合開展的兒童癌症基因組項目公布了迄今最完整的人類癌症基因組數據庫。論文5月29日發表於《自然·遺傳學》[Nat Genet 2012,44(6):619]雜誌。DNA元素百科全書(ENCODE)研究證實,80%的基因組是有功能的。多篇論文9月5日在線發表於《自然》(Nature)、《科學》(Science)等雜誌。
英、日兩科學家捧得 2012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瑞典時間10月8日上午11:30,2012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被授予了英國科學家約翰·格登(John B Gurdon)和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二者獲獎的研究成果是,經重新編程後,成熟的特異性細胞將轉變為可分化成機體各組織器官的非成熟細胞。
多國指南推薦新型口服抗凝藥
8月2日,美國心髒學會(AHA)/美國卒中學會(ASA)有關口服抗凝藥物用於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房顫)卒中預防科學建議,對新型口服抗凝藥作出13項新推薦,明確推薦華法林(Ⅰ,A)、達比加群(Ⅰ,B)、阿呱沙班(Ⅰ,B)和利伐沙班(Ⅱa,B)用於非瓣膜性房顫患者首發和再發卒中。
2012年歐洲心髒病學會(ESC)房顫指南正式對新型口服抗凝藥物作出以下推薦:當口服抗凝藥物適用時,由於副作用、不耐受、難以維持治療窗內時間或無法監測國際標準化比值(INR)導致無法使用經劑量調整的華法林時,推薦給予直接凝血酶抑製劑(達比加群)或口服Ⅹa因子抑製劑(如利伐沙班)抗凝治療(Ⅰ,B);基於大多數非瓣膜性房顫患者的臨床淨獲益,推薦新型口服抗凝藥物優於經劑量調整的華法林(Ⅱa,A)。
5月23日,英國國家衛生與臨床優化研究所(NICE)發布指南,推薦利伐沙班用於房顫患者卒中及全身性栓塞預防。
羅氏漏報藥物不良事件
6月,羅氏公司因隱瞞8萬份致死或副作用報告而被歐洲藥品監管部門緊急調查,其中1.5萬人可能因服用其藥物而死亡。在涉事的8款藥品中,有5款已在中國上市銷售。7月10日晚間,中國上海羅氏製藥公司就此事件發表媒體聲明,稱:“上海羅氏製藥公司秉承患者為先的理念,嚴格遵守中國有關法規。當遇到不良反應事件時,公司按照中國的相關法律規定進行收集並報告給政府機構。我們將積極配合政府部門進行相應的問詢和調查。”
預防癡呆從45歲開始
一項多國聯合研究顯示,認知減退在中年(45~49歲)時即已出現。此項前瞻性隊列研究始於1985年,於1997年開始進行認知功能檢測,共納入受試者7390例(1997年時,年齡為45~70歲的男性5198例)。以記憶、推理、詞彙及語音、語義流暢度為主要轉歸指標。文章1月5日在線發表於《英國醫學雜誌》(BMJ)。
第3版《心肌梗死全球統一定義》發布
8月25日,由ESC、美國心髒病學會(ACC)、AHA和世界心髒聯盟(WHF)共同發布了第3版《心肌梗死全球統一定義》。新定義中改變較明顯的是,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其他心髒和非心髒相關操作等引起的操作相關性心肌梗死的診斷中增加了肌鈣蛋白水平的要求。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9月22日,英國向世界衛生組織通報了1例急性呼吸道綜合征並伴腎衰竭的病例,檢測發現其感染的是與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征(SARS)病毒相近的新型冠狀病毒。截至11月28日,全球共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7例、可疑患者1例。
吸煙折壽添力證
10月27日,英國學者發表於《柳葉刀》(Lancet)雜誌的一項研究顯示,女性吸煙者如果能夠在30歲左右戒煙,可以避免吸煙帶來的絕大部分危害,預計壽命平均延長10年。
同日,一項在線發表於《英國醫學雜誌》(BMJ)的研究顯示,吸煙會使男性的壽命減少8年,而吸煙女性的壽命則可能減少10年。
移動醫療APP時代已來臨
Health It Now網數據顯示,2011年App Store中醫療類App銷售量同比上升250%;預計到2015年時,全球會有超過5億人的手機中裝有至少一款醫療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