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訪談
CIT2015高潤霖院士專訪:如何成為一流研究中心
高潤霖院士指出,論文質量是衡量研究中心水平的標準之一,一流研究中心還要求具備一定規模。除此之外,成為一流研究中心的其他要素包括臨床-科研複合型人才、加強轉化醫學研究、數字化管理、推動醫療改革,其中人才是第一要素。應用基礎研究的選題多來自臨床,產出研究成果後要通過[詳細]
CIT2015韓雅玲院士專訪:怎樣成功地開展臨床研究
韓院士強調,科研選題應來自臨床需求,I-LOVE-IT Ⅱ研究就是在臨床需求驅動下進行的抗栓策略創新性試驗。I-LOVE-IT Ⅱ研究全文發表在2014年《美國心髒病學會雜誌·心血管介入分冊》上,雜誌主編Spencer King教授稱讚道,I-LOVE-IT Ⅱ研究是“從模仿走向創新的中國臨床研究”...[詳細]
海外專家訪談
William Wijns教授詮釋C. I. T.
Cooperation, Innovation and Tr[詳細]
Martin B. Leon教授談對CIT未來期許
我想強調一下教育和培訓在提高醫[詳細]
訪談Gary S. Mintz 教授
CIT所設置的會節非常利於將世界介[詳細]
專訪Roxana Mehran教授
CIT可謂中國乃至亞太地區最好的會[詳細]
專訪Patrick W. Serruys教授
到了2009年,我不再示教,因為中國[詳細]
專家報告
CIT2015:Leon教授全體大會談TAVR進展
CIT2015專題報道! 在全體大會上,Leon教授對TAVR在2015年爭議和最新進展的清晰梳理,令與會者有幸收獲全景。 處於CIT這個關注創新的平台,我們首先要了解,究竟什麼是突破性技術?Le[詳細]
楊躍進教授:中國TAVR現狀及未來
楊躍進教授介紹,根據PARTNER研究5年隨訪結果,對於不能耐受外科手術的重度主動脈瓣狹窄(AS)患者,TAVR(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與傳統標準治療的全因死亡率分別為30.7%對50.8%(1年隨訪)、[詳細]
孔祥清教授談中國介入創新的機遇和挑戰
在今天上午的介入創新論壇上,眾多國內外專家就介入創新的全球化機遇和挑戰、如何進行轉化研究、怎樣加快醫療器械審批、介入創新如何轉型等問題進行了探討。據孔祥清教授介紹,近年來中[詳細]
CIT2015:高危PCI術前 需考慮患者是否適合手術
我認為,在進行高危PCI術之前,醫生需要著重考慮患者是否適合進行手術,若需要手術應計劃好手術具體應該怎樣執行。適合性參數、臨床結局、患者期望結局、資源利用率這4個因素互相影響[詳細]
我如何處理分叉病變——建立複雜分叉病變標準
臨床經驗提示,沒有兩個分叉病變是完全相同的,不存在一種治療策略可以應用於所有的分叉病變患者。個體化的治療策略及對技術的優化是確保分叉病變介入治療成功的關鍵。對於大部分簡單[詳細]
CIT2015:聽青年醫師說如何做科研
作為CIT推出的重點及亮點學術活動之一,CIT 2015繼續設置了“CIT青年醫師研究獎”,以發現及鼓勵在心血管介入臨床和研究領域有突出表現的青年醫師,促進中國心血管介入領域學術水平的[詳細]
CCI-CIT2015中國特刊:介入心髒病學臨床研究新進展
4Zhan GAO等學者公布了新型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塗層雷帕黴素洗脫支架(Firehawk支架)置入後2年臨床結果。7Hongmei LAI等學者發現,入院平均血小板體積(MPV)可預測STEMI患者行PCI的血栓[詳細]
CIT精彩病例
CIT精彩病例:IABP聯合ECMO治療頑固性心源性休克
患者男性,60歲,主因突發胸痛、胸悶伴大汗2小時就診。血壓70/50 mmHg,心率109次/分,雙肺廣泛濕囉音;心電圖提示aVR導聯ST段抬高0.4 mv,Ⅰ、aVL、V1~V4導聯ST段抬高0.4~1.0 mv,Ⅱ、Ⅲ、aVF、V5~V6導聯ST段壓低0.2~0.7 mv;肌鈣蛋白I(cTnI)[詳細]
CIT精彩病例:高齡患者經肱動脈輔助下幹預前三叉病變
CIT2015專題報道! 患者男性,88歲,因胸痛伴呼吸困難15小時來診,以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收入院。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脂病史。心電示波竇律,雙肺呼吸音粗,散在幹囉音,雙肺底可及濕囉音。入院心電圖示V1~V6導聯T波倒置[詳細]
CIT精彩病例:PCI術後室間隔穿孔
室間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並不少見的並發症,發生率為0.2%~2%,一旦發生,病情凶險,病死率為90%~95%。筆者報告了1例高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在直接經皮冠脈介入治療(PCI)術後12小時發生室間隔穿孔,並快速進展為急性肺水腫,監護室團隊在[詳細]
EuroPCR at CIT專場論壇特色
Christoph Naber教授談EuroPCR at CIT專場論壇特色 《中國醫學論壇報》:EuroPCR at CIT專場圍繞兩個話題展開[怎樣治療分叉病變患者、怎樣治療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您怎樣看待這兩個話題? Christoph Naber教授:我認為這兩個話題[詳細]
CIT2015有哪些高清手術演示?
也有醫生對手術演示持質疑態度,認為這種形式可能造成術者分心,對患者安全無益等。BRS並非完美,其厚度接近市場主流藥物洗脫支架厚度的兩倍(150 μm對81 μm),導致內皮剪切力降低、血小板激活、血栓風險增加等。[詳細]
中國原創研究
CIT2015:韓雅玲院士報告NeoVas首次人體研究
CIT2015專題報道! 生物可吸收支架(BRS)的設計理念是,在完成支撐血管的使命後緩慢降解,並完全被組織吸收,理論上能規避永久性支架的副作用。目前國內外有多款BRS正在研發中,有的已進入臨床試[詳細]
CIT2015:霍勇教授揭曉DRAGON研究結果
I-LOVE-IT 2研究亞組研究今日上午,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徐波教授在全體大會上揭曉了I-LOVE-IT 2 研究亞組分析結果。DRAGON研究的主要終點為12個月時無主要心腦血管事件的比例(MACCE free rate[詳細]
CIT2015:徐波教授揭曉I-LOVE-IT2研究亞組分析結果
I-LOVE-IT 2研究亞組研究今日上午,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徐波教授在全體大會上揭曉了I-LOVE-IT 2 研究亞組分析結果。霍勇教授認為,該研究的價值在於為目前出血並發症較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手術[詳細]
獲獎結果
CIT2015“最具教育意義病例競賽”謎底揭曉!
每年CIT的病例討論都讓參會醫生們收獲頗豐,今日上午六場並行的“最具教育意義病例競賽”更是精彩不斷。經過激烈比拚,以下選手報告的病例脫穎而出![詳細]
CIT2015:本年度Chien基金會講師獎揭曉
Gregg W. Stone教授一直是全球PCI領域頗具影響力的人物,為幫助和促進全球PCI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Stone教授因在PCI教學和推動其發展方麵的卓越成就獲得本次Chien基金會講師獎,在今日下午的全體大會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儀式。[詳細]
CIT2015:大會秘書長徐波教授談學術亮點
經過十二年的錘煉,CIT作為“展示中國心血管介入治療原創研究成果平台”的意義日趨突出。③鄭哲教授報告的評價中國複雜冠脈病變患者治療策略選擇適當性的大規模、前瞻性注冊研究結果;[詳細]
CIT2015:哪些酷炫介入新技術與器械即將登場
CIT一個鮮明的特色是引入創新性技術並且推動其在國內的研究和應用。明天開始,CIT將為我們帶來哪些新技術?近些年備受關注的生物可吸收支架(BRS)、藥物塗層球囊(DCB)、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射頻消融[詳細]
更多相關專題
評論
copyright©中國醫學論壇報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1486號
京衛網審[2013]第0193號(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