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成功地開展臨床研究
——沈陽軍區總醫院韓雅玲院士個人經驗分享
“臨床研究首先要保證方向正確,在此前提下,還要追求細節的完美。高質量的研究絕不是一蹴而就,隻有迎難而上、堅持不懈,才有可能獲得成功。做科研還要有質疑精神,前提是自己的研究數據要紮實,經得住推敲。
臨床研究對醫學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韓雅玲院士認為,臨床研究成功的關鍵首先是方向正確,同時還要追求細節完美。具體來說就是要從選題、設計、實施、統計和結論5個方麵下功夫。選題應該反映臨床需求,同時具備可行性和創新性;科研設計要緊貼臨床實踐,並要在之後嚴格執行;統計分析要本著真實、嚴肅、專業的原則進行;結論要具有科學性,能實實在在指導臨床實踐。
韓院士強調,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臨床研究也是如此。TRACK-D 研究就是在艱難中起航。 研究主要評估瑞舒伐他汀預防糖尿病合並慢性腎髒病患者對比劑所致急性腎損傷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該研究在2008年汶川地震期間由醫生自主發起,沒有任何廠家讚助;研究期間共召開8次啟動會,共53家中心參與,入選2998例患者,研究方案反複修改推敲,患者入選過程極其艱難,最終該研究方案獲得國際同行好評。基爾坦(Kirtane)教授說:“試驗的樣本量驚人,這非常了不起。”邁赫蘭(Mehran)教授也表示:“我很吃驚,您有能力和熱情實施包括3000例患者的試驗,這將是關於預防對比劑腎病的最大試驗,難以置信。”TRACK-D 研究於2014年發表於《美國心髒病學會雜誌》(JACC),全文共9頁,每一個字都凝聚了團隊的心血。文章發表後,引起了國內外同行廣泛關注,JACC配發了同期述評,《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也對該研究作了特別報道,研究還引起了腎病學等其他領域專家的關注,成為JACC 2014熱讀第8位。
韓院士強調,科研選題應來自臨床需求,I-LOVE-IT Ⅱ研究就是在臨床需求驅動下進行的抗栓策略創新性試驗。研究共納入2790例受試者,目的是進一步驗證可降解塗層藥物洗脫支架術後6個月雙聯抗血小板治療(DAPT)安全性。I-LOVE-IT Ⅱ研究全文發表在2014年《美國心髒病學會雜誌·心血管介入分冊》上,雜誌主編Spencer King教授稱讚道,I-LOVE-IT Ⅱ研究是“從模仿走向創新的中國臨床研究”。
韓院士指出,實現冠心病抗栓優化治療,是心血管醫師努力的目標之一,而肝素和比伐盧定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皮冠脈介入治療(PCI)抗凝效果的優劣臨床存在爭議。BRIGHT研究結果證實,在接受直接PCI的急性心梗患者中,與肝素或肝素聯合替羅非班相比,PCI術中和術後持續靜滴3~4小時國產比伐盧定減少了出血事件,對缺血事件無影響,克服了既往研究中支架內血栓增加的弊端。韓院士在2014年TCT年會萬人主會場公布了BRIGHT研究結果,立即引起世界範圍關注,被評為2014年最重要的介入心髒病學新聞之一。 BRIGHT研究全文於2015年3月16日在線發表於JAMA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