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4項注冊研究
1. 中國急性心肌梗死治療模式現狀的大規模、前瞻性、隊列研究:CAMI注冊的初步結果
CAMI 研究是目前國內最大規模的急性心肌梗死注冊研究,屬十二五科技部支撐項目,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牽頭,共有全國109 家醫院參加,前期研究分析了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在發病7天內就診的16 023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均年齡為61.8歲。其中74%為男性,有19.5% 伴有糖尿病。初步研究結果顯示,中國急性心肌梗死普遍就診較晚,其中,22.4% 和38.9%的STEMI 和NSTEMI 患者在發病後超過24 小時到達醫院。中國的醫院需要在心梗急性期盡早進行再灌注治療。本次CIT大會上,該研究結果由楊躍進教授彙報。
2. 中國冠心病患者的優化抗血小板治療:大規模、前瞻性、全國範圍OPT-CAD注冊登記研究結果
在抗血小板治療中,有的患者常規劑量療效不佳,還有一些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盡管可以通過提高劑量獲得更好的療效,但也可能增加出血危險性。目前,國際上最新觀點認為采用短效、醫生容易控製的藥物。對中國冠心病患者來說,怎樣才是更優化的抗血小板治療策略?廣東省人民醫院陳紀言教授的報告將給臨床帶來一些啟示。
3. 評價中國複雜冠脈病變患者治療策略選擇適當性和相關臨床結果:大規模、前瞻性注冊登記研究
上個世紀70年代,三項將CABG和藥物治療進行對比的大型臨床試驗確立了CABG在冠心病治療中的重要地位。CASS研究、VA試驗和ECABT試驗均顯示:在單支病變、左室功能正常的人群,外科和藥物治療對患者的遠期生存率並無明顯影響;但對於冠脈複雜病變(多支、左主幹病變,前降支近段病變),或伴有左室射血分數降低的患者,CABG可以緩解心絞痛症狀,延長壽命。對中國複雜冠脈病變患者,如何選擇治療策略才能更多獲益?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鄭哲教授將給出答案。
4. 中國冠脈導管術和經皮冠脈介入治療:China PEACE回顧性CathPCI研究10年結果
2014年6月,《柳葉刀》在線發表了“冠心病醫療結果評價和臨床轉化研究(China PEACE)”急性心肌梗死(AMI)回顧性研究的主要結果,揭示2001~2011年間我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院內病死率和主要並發症無顯著改善,診療過程中的不規範環節持續、普遍存在。鑒於研究揭示的問題,我國將啟動China PEACE的後續研究。在本次CIT大會上,阜外醫院蔣立新教授將進一步彙報該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