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2015:韓雅玲院士報告NeoVas首次人體研究

作者:孫雲 整理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5-03-27

CIT2015專題報道! 

        生物可吸收支架(BRS)的設計理念是,在完成支撐血管的使命後緩慢降解,並完全被組織吸收,理論上能規避永久性支架的副作用。目前國內外有多款BRS正在研發中,有的已進入臨床試驗。在3月21日的首次報告研究專場,沈陽軍區總醫院韓雅玲院士報告了生物可吸收西羅莫司洗脫支架(NeoVas)治療原發冠脈病變的首次人體研究結果。

        研究納入2個中心30例患者,初步評估置入NeoVas支架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主要研究終點為支架置入後30天靶病變失敗率,包括由心源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TV-MI)及缺血驅動的靶血管血運重建(ITLR)組成的複合終點。

        研究受試者主要為簡單病變的冠心病患者,排除1個月內發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合並慢性完全閉塞病變(CTO)、左主幹病變、開口病變、多支血管病變、分叉病變等患者。

        研究者將NeoVas首次人體研究的結果與ABSORB研究進行了比較。隨訪6個月,NeoVas支架置入後支架內晚期管腔丟失(0.20mm)與ABSORB隊列B相似(0.19mm),支架近端晚期管腔丟失(0.19mm)與ABSORB隊列A相似(0.23mm)。血管內超聲(IVUS)顯示,NeoVas支架置入6個月後平均新生內膜麵積為0.33mm2,支架麵積狹窄率為3.98%;光學相幹斷層成像(OCT)顯示,95.7%的支架梁已被內膜完整覆蓋,與ABSORB隊列B相似(96.8%),支架彈性回縮程度也與之相似。隨訪6個月,無全因死亡、心肌梗死等臨床事件發生。

        總體而言,初步結果顯示了NeoVas支架在治療原發冠脈病變患者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阜外醫院徐波教授擔任本項研究的協調負責人(Coordinator)。徐波教授介紹,BRS被業界公認為心血管介入領域的第四個裏程碑。過去我國的器械研發和創新遠滯後於歐美國家,但經過多年的努力,在當下熱門的BRS研發方麵,我們國家至少沒有落後。從目前結果來看,NeoVas支架的大部分特性與ABSORB支架相似,某些指標有差異。徐波教授強調,本次公布的隻是6個月數據,NeoVas支架的療效和安全性有待進一步的隨訪觀察,不宜過度解讀現有結果。

關鍵字:NeoVas,首次人體研究,CIT2015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