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療聯合巨噬細胞抑製三陰性乳腺癌進展
三陰性乳腺癌(TNBC)是一組由ER、PR和Her2缺失定義的異質性乳腺癌。TNBC對年輕女性的影響不成比例,尤其是非洲血統的年輕女性,是乳腺癌的一種侵襲性亞型,與其他乳腺癌亞型相比,總體預後...
來源:生物穀 2022-04-29 -
破解腦轉移癌細胞對放療耐藥之謎
Valiente團隊發現了S100A9介導了腦轉移癌的放療抵抗,且可作為潛在的生物標誌物預測患者對放療的敏感性,從而達到個性化治療的目的。
來源:奇點糕 2022-04-29 -
腸道微生物代謝產物甲酸鹽可加劇結直腸癌的發生發展
腸道微生物代謝產物甲酸鹽是結直腸癌發生發展相關的腸源性癌代謝物。
來源:MedSci梅斯 2022-04-29 -
乳腺癌中的鈉離子濃度可預測腫瘤的惡性程度和治療反...
轉移性乳腺癌是全球女性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三陰性乳腺癌亞型對應著患者較差的預後。當前該疾病的標準護理策略包括X光檢查、...
來源:MedSci梅斯 2022-04-29 -
這種菌兒童都逃不掉!繼續這麼吃小心胃癌
美國衛生部發布的報告將幽門螺杆菌慢性感染列為了“明確的人類致癌物”
來源:E哥分享早癌知識 2022-04-29 -
體內有癌,大便知道?提醒:上廁所出現3個情況,可能是腸癌來臨
如果近期出現了腹瀉、便秘、腹瀉和便秘交替等的症狀,在排除了常見的原因之外,就需要排查腸癌。
來源:醫者良言 2022-04-29 -
這種癌也被過度診斷了?CSCO專家呼籲為其改名!
專家認為取消GS6的癌症標簽將極大地改善個人和公共健康。而這類患者需要做的隻是采取積極監測,而無需立即采取治療。
來源:MedSci梅斯 2022-04-28 -
肺段切除術有望成為小外周NSCLC的標準術式!
肺段切除術可成為小外周 NSCLC 患者的標準手術方式
來源:MedSci梅斯 2022-04-28 -
疫苗全新形態——球形核酸疫苗,首次應用於新冠,效果驚豔,已被用於癌症治療
在COVID-19大流行全球肆虐的時代背景下,疫苗研發領域出現了驚人的進步,基於不同原理研發的不同類型疫苗也愈漸繁多。
來源:生物世界 2022-04-28 -
JBJ-09-063: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的潛在EGFR變構抑製劑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非小細胞肺癌(NSCLC)占所有肺癌的85%。
來源:MedSci梅斯 2022-04-28 -
方文濤教授團隊發布國際首個胸腺瘤術後複發預測模型
近日,上海胸科醫院胸外科主任方文濤教授領銜的中國胸腺腫瘤協作組(ChART)研究團隊在國際肺癌研究協會(ISLAC)的官方期刊、胸部...
來源:MedSci梅斯 2022-04-28 -
結直腸癌綜合治療提高生存期,不能簡單“一刀切”
對於結直腸癌的治療,黃炯強主任強調,應根據分期、合並症、年齡等不同的因素,采用個體化的綜合治療手段,為患者帶來最好的效果。
來源: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2022-04-28 -
吸煙會顯著增加炎性腸病患者患結直腸腫瘤的風險
吸煙會顯著增加炎性腸病患者的結直腸瘤變風險
來源:MedSci梅斯 2022-04-28 -
揭示β-羥基丁酸抑製結直腸癌產生和生長機製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肝髒在應對攝入的生酮飲食時產生的一種分子具有抑製結直腸瘤生長的強大作用,可能對預防和治療此類癌症有幫助。
來源:生物穀 2022-04-28 -
科學家揭示三陰性乳腺癌轉移機製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診斷出的最普遍的癌症類型和致命的原發性惡性腫瘤。三陰性乳腺癌(TNBCs)占所有浸潤性乳腺癌的約15%;由於缺乏受體,它們對內分泌靶向治療不敏感。盡管對全身化療有初步反應,但...
來源:生物穀 2022-04-27 -
世界首例,來自癌症患者的類器官助力發現臨床候選藥物
2009年,Hans Clevers 等人使用來自小鼠腸道的成體幹細胞培育出首個腸道類器官,開創了類器官研究的時代。2013年,類器官被 Science 評為年度十大科學技術,Hans Cle...
來源:生物世界 2022-04-27 -
CRISPR篩選助力,破解CAR-T治療實體瘤難題
研究團隊證實缺乏 IFNγR 信號通路的的膠質母細胞瘤細胞在暴露於 CAR-T 細胞後,其細胞黏附通路表達降低。
來源:生物世界 2022-04-27 -
揭示癌細胞通過產生ESCRT修複細胞膜損傷抵抗T細胞攻擊,有助開發新的癌...
第一種利用CRISPR讓一個參與ESCRT產生的基因失活,第二種對細胞基因改造,以便過度表達一種參與該過程的酶---來阻止癌細胞釋放ESCRT,並發現這兩種方法都降低了癌細胞在CTL攻擊中的生...
來源:生物穀 2022-04-27 -
新發現!科學家最新揭示了促進皮膚腫瘤的發生的信號軸
皮膚癌的發生發展涉及多條信號通路,其中包括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受體(IGF-1R)。
來源:生物穀 2022-04-27 -
結直腸癌高風險患者三年做一次結腸鏡足以!
對於高風險患者,每3年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可確保及時發現結直腸癌
來源:MedSci梅斯 2022-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