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氣囊小腸鏡:探索消化道檢查的“盲區”
雙氣囊小腸鏡(DBE)由山本博德發明並首先用於臨床,於2003年推向市場。該裝置是在長200 cm的鏡身前端配有可裝卸的氣...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2011-06-01 -
藥物性肝病的病理學改變
藥物性肝病的病理表現複雜多樣。盡管某些藥物引起的損傷具有一定的病理學特征,但通常並不能依據組織學變化來確定起因的藥物。組織學表現隻可...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2011-06-01 -
肝豆狀核變性的分子機製及診療建議
肝豆狀核變性在歐美人群中發病率為1~3/10萬,基因攜帶率為1/90,而其在東亞國家,如中國、日本和韓國發病率更高,韓國報告發病率達...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2011-05-24 -
理清肝豆狀核變性診治思路
肝豆狀核變性,又稱威爾遜(Wilson)病,是一種遺傳代謝障礙性疾病,是由於基因突變導致銅代謝障礙,銅在肝、中樞神經係統、角膜等多種...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2011-05-24 -
腫瘤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現狀及展望
腫瘤是由基因和環境相互作用導致的複雜性疾病,而個體的遺傳構造在腫瘤發生過程中亦起著重要作用。尋找與腫瘤易感性相關的遺傳因素是腫瘤研究...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2011-05-09 -
無創評估病毒性肝炎肝纖維化
慢性肝病治療策略的製定和預後的預測主要由患者的肝纖維化嚴重程度所決定。因此,對肝纖維化進行評估是了解疾病嚴重程度、監測疾病進展和判斷...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2011-05-04 -
腫瘤光動力治療現狀
光動力治療(PDT)是指通過靜脈注射光敏劑,當腫瘤組織中有較高濃度光敏劑積聚時,用特定波長光源(激發光)對腫瘤組織進行照射,使之產生...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2011-04-22 -
腫瘤的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
高強度聚焦超聲(HIFU)治療腫瘤的原理是:利用聚焦於生物組織中的高強度超聲產生的熱效應,使焦域處的組織瞬間凝固性壞死,並逐步被吸收或瘢痕化,而焦域以外組織無顯著損傷。這種用熱效應造成治療靶區...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2011-04-22 -
放射性粒子微創內照射技術的應用
應用放射性粒子治療腫瘤的曆史已百餘年。1901年,法國學者居裏(Curie)首先提出近距離治療的概念;1914年,該國學者帕斯托(Pasteau)和德格雷(Degrais)首次使用鐳管經尿道插...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2011-04-21 -
防患於未然有章可循——NICE首發高危人群結腸鏡...
炎性腸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IBD)和結直腸腺瘤患者的結直腸癌風險顯著高於一般人群,對該類患者進行結腸鏡監測可早期發現病變...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2011-04-15 -
幽門螺杆菌感染診斷方法優劣談
幽門螺杆菌(Hp)的診斷方法很多,各個診斷方法有其各自的特點,若掌握不好,容易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現對在臨床上應用的幾種主要的Hp診...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2011-04-15 -
局部晚期NSCLC治療 合理分期多法合一提高獲益
局部晚期NSCLC的治療如何個體化?在專家研討會上,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張湘茹教授、王綠化教授、李峻嶺教授,天津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王長利教授和福建省腫瘤醫院黃誠教授就此問題進行了多學科討論...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2011-04-06 -
肺腺癌新分類——影像學視角
目前,已有充分的循證醫學證據顯示,非小細胞肺癌,尤其是肺腺癌可以選擇最佳個體化治療手段,但前提條件是治療前須對肺腺癌進行全麵的組織學...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2011-04-06 -
肺腺癌新分類——分子生物學視角
在過去6年裏,隨著肺癌內科學、分子生物學和放射學知識的不斷積累,國際上已經認識到需要從多學科角度對肺腺癌重新分類,特別須考慮到外科、...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2011-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