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的胰腺癌高危人群概念,為胰腺癌人群建立了預警指標。“胰腺癌診治綠色通道”,使患者一周內完成所需檢查。胰腺癌診治流程的建立,避免了醫療資源的浪費。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導致的死亡率達30%~50%。高的死亡率是由門脈高壓導致的大量出血、肝儲備功能損害、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綜合因素所致。單一的治療不適合於所有靜...
中國香港學者的一項前瞻性臨床研究顯示,合並代謝綜合征是慢性乙肝患者發生肝硬化的獨立危險因素。這篇論文發表在《消化道》[Gut 2009,58(1):111]雜誌...
丹麥學者的一項隨機雙盲對照研究提示,口服布地奈德可有效治療膠原性結腸炎,且患者耐受性良好。但膠原性結腸炎患者接受布地奈德治療30周的複發風險,與經6周誘導治療後...
對於脾功能亢進的患者,完全性脾切除術往往有導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易發生感染及後期門靜脈血栓發生率高等缺陷。部分性脾動脈栓塞術(PSE)是通過股動脈插管至脾動脈或...
西班牙學者綜述近期相關研究後提出,雖然非類固醇類抗炎藥(NSAID)可增加患者的住院風險,但通過抑製環氧合酶(COX)-2或者其他腫瘤發生靶點,可阻止結腸癌的發...
皮膚常常是內科疾病包括胃腸道功能紊亂的“鏡子”。美國學者萊斯特(Lester)等綜述最近一些對皮膚表現與胃腸道疾病相關性進行的研究,特別關注結腸功能紊亂導致的皮...
炎性腸病(IBD)一直是西方國家的研究熱點。近年流行病學資料顯示,亞洲的IBD發病逐年上升,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也不斷加強對IBD的研究。回顧2008年國內外...
高分辨廣角內鏡(HDE)是一種新型的結腸鏡,西班牙學者佩利斯(Pellisé)等將之與普通結腸鏡(SC)相比,結果顯示HDE並無顯著優勢。研究者認為,提高結腸鏡...
美國學者羅伊(Roy)等將生物光學技術應用於臨床實踐,即用一種四維彈性光散射指紋圖譜儀技術(4D-ELF)對結腸黏膜微循環係統進行定量檢測。他們應用這項技術的研...
內鏡窄帶成像技術(NBI)有利於腸道黏膜血管及表麵結構的圖像增強,已初步顯示出其在息肉檢出方麵的價值。然而,一項前瞻隨機研究提示,盡管NBI的腺瘤檢出率高於傳統...
近年來,隨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發病的日益增多,該病與其他疾病的關係逐漸成為研究熱點。本文綜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與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細胞癌等疾病的關...
為減少息肉切除術中並發症風險,內鏡醫師常用鹽水在病變和腸壁深層之間製造一個液墊,但對其替代成分的研究很活躍。希臘一項納入92例成年人的多中心、隨機試驗表明,50...
意大利學者進行了一項有關出血性潰瘍內鏡下止血後如何有效使用質子泵抑製劑(PPI)的多中心、隨機研究。該研究共納入474例患者。結果發現,在對出血性潰瘍實施內鏡...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