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胃腸病學組織(WGO)將每年的5月29日定為世界腸道健康日,目的是喚起民眾對於腸道狀況的關注。
腸道健康
腸道菌群

無害細菌與耐藥細菌之間的競爭
科研人員報告說,由腸道原生的一種細菌產生的信息素能夠殺死同種細菌的耐多藥菌株。耐多藥腸球菌是醫院獲得性感染的主要原因,這種細菌在抗生素破壞腸道原生細菌之後在腸道定植。[詳細]

腸道菌群與大腸癌的關係
總體結論是,腸道菌群是大腸癌形成的重要條件因素,但炎症反應和其他致癌因素是重要的誘因。研究人類腸道菌群健康功能的常用技術,是將人類和動物的腸道菌群移植給無菌小鼠,觀察這些細菌對動物產生的影響。[詳細]

胖瘦與吃喝關係不大,是由體內的細菌決定的
他同時認為當前肥胖流行歸咎於腸道菌群失衡,問題的根源可能是現代飲食方式。取自這對雙胞胎的糞便被移植入小鼠的腸道,“結果非常令人驚訝,” Spector教授說到,“接受肥胖者糞便的小鼠迅速增肥16%。[詳細]

垃圾食品"屠殺"有益腸道菌 增加肥胖和癌症幾
最新研究發現,吃垃圾食品會殺死能抵禦肥胖、糖尿病、癌症、心髒病、炎症性腸病和孤獨症的腸道細菌。人體腸道內有大約3500個菌種,總重量約為3磅(1磅約合0.45千克)。[詳細]

Cell:腸道細菌決定心情好壞
血清素屬於快樂激素,血液中該激素水平下降會讓人感覺情緒低落。最新研究發現,如果腸道內某些細菌缺乏,或可導致腸道減少血清素的產生,或者說一些細菌是影響我們心情的重要因素。[詳細]

Cell:特殊腸道菌群揭示致病分子機製
近日,發表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表明,腸道中的特殊細菌或對於機體外周血清素的產生非常重要。而血清素被認為是一種大腦神經遞質。[詳細]

腸道微生物會影響帕金森?!
來自芬蘭的研究者們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成果:他們通過比較正常人與帕金森(PD)患者腸道微生物成分特征,發現相比於正常樣本,PD患者腸道微生物群中普雷沃氏菌科的豐度發生了明顯的下降。[詳細]
copyright©中國醫學論壇報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1486號
京衛網審[2013]第0193號(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