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30歲,主因“間斷發熱2個月”於2009年6月4日首診於感染內科門診。
患者女,38歲,因“乏力、雙下肢水腫9年”入院。核素淋巴管顯像:小腸淋巴管漏。
患者男性,47歲,因“反複排稀便、皮疹2年,上腹脹痛6個月”入院。患者病程呈慢性經過,表現為反複的皮疹和全消化道改變:胃和小腸黏膜增厚、...
患者女性40歲,因“反複腹痛、腹瀉38年”入院。患者2歲時口唇周圍、手和足的掌麵出現黑斑,逐漸增多。5年前胃鏡和結腸鏡檢提示胃及結腸多發息肉,內鏡下切除息肉數十...
消化內鏡的出現是消化內外科發展史上的飛躍, 1980年誕生的超聲內鏡技術使得消化內鏡成功突破了對黏膜表麵大體觀察的局限,而2000年誕生的共聚焦激光顯微內鏡(c...
內鏡分光技術可選擇性處理對臨床意義最大的光波信息,其代表為窄帶成像技術(NBI)與富士能智能色素增強(FICE)係統。同色素內鏡相比, 內鏡分光技術操作簡便,可...
我國是胃癌的高發國家之一,有效提高早期胃癌診斷水平,對改善患者生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應《中國醫學論壇報》之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吳雲林教授組織消化...
患者於1998年12月起反複發作臍周疼痛,與進食無關,大便正常,可自行緩解。當地醫院便常規和婦科檢查正常。1999年3月腹痛較前加重,大便2~3次/日,黃色成形...
14年前,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臍周絞痛,伴腹脹、腸鳴,偶見絞痛處腹部膨隆,進食或體位變動後加重,偶有惡心、嘔吐,無發熱,腹疼在呃逆或排氣後可減輕,發作時大便正常。...
患者於5年前出現排便費力,便質稍幹,表麵有裂縫,常有排便不盡感和肛門墜脹感,輕度腹脹。服果導片、番瀉葉1年餘,停藥後症狀加重,有時須手法幫助排便,1次/3~5天...
患者男性,64歲,因“發現肝脾大6年,腹脹、下肢水腫1年,皮疹9個月”入院。患者6年前體檢發現肝脾大,無症狀。1年前出現腹脹、腹圍增加,雙下肢水腫,無發熱、納差...
患者女性48歲,於3個月前生氣後出現惡心、嘔吐、反酸、胸骨後燒灼感伴乏力並逐漸加重。當地醫院以慢性淺表性胃炎對症治療無效,發病以來體重減...
患者男性57歲,因“便血2周”入院。2周前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暗紅色黏液便,每天10餘次,伴臍周陣痛,排便後略緩解。本院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
患者男性,48歲,因“雙下肢水腫1年、間斷腹脹7個月”入院。該病例的特點:(1)中年男性,慢性病程,主要臨床表現為雙下肢水腫、間斷腹脹、腹瀉。(2)查體體形偏瘦...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