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1月4日推出了《艾滋病相關用詞使用指南》,供所有從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人員使用,其中不僅彙總了一些重要關鍵詞的中英文對照,而且對一些不當用法進行了糾正。
例如,《指南》指出,“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字樣隻應當被用來指那些已經到了艾滋病發病期、出現各種症狀的人,而不是泛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感染者如果正常服藥,可以健康地生活,一般不會出現明顯症狀。通過避免使用“患者”、“病人”等叫法,可以避免讀者產生一旦感染艾滋病病毒就會立即出現症狀和疾病的錯誤認識。
此外,《指南》建議避免使用 “受害者”字樣來形容艾滋病毒感染者,認為這是一個十分消極的稱呼,會導致更多人認為病毒感染者無法積極地生活。《指南》還建議避免用“暗娼”、“失足婦女”等帶有歧視或者價值判斷的詞彙來形容“性工作者”。
艾滋病規劃署表示,語言會影響人們的思想和行為,通過恰當使用語言,可以加強全球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作用。
要了解《指南》的更多內容,可訪問艾滋病規劃署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