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度惡性“胰腺內腫塊”
胰腺實性假乳頭狀瘤(SPTP)
本病多為良性,偶為低度惡性,以年輕女性居多。腫塊體積多較大(平均10 cm),多呈卵圓形,境界清楚,有包膜,多呈囊實性,瘤內可有出血、壞死、囊變、鈣化。若發現腹膜後淋巴結、肝髒、腹膜轉移,則提示惡性。因生長緩慢,一般沒有膽管、胰管的梗阻性擴張和胰腺炎。
圖5 SPTP(患者,女性,45 歲):胰尾囊實性腫塊,有完整包膜,增強掃描有強化,遠端胰腺無炎症、胰管不擴張。
胰腺導管內乳頭狀黏液性腫瘤(IPMN)
本病為分泌黏液腺瘤,影像學上以胰管擴張和慢性萎縮性胰腺炎為特征,擴張的胰管壁增厚,有強化,精細掃描偶可見壁結節。根據胰管擴張範圍可分為分支胰管型(圖6)、主胰管型和混合型。長期隨訪數據表明,上述病變演變緩慢(可數年無變化)。若有局部淋巴結腫大、肝髒轉移,則提示惡性。
圖6 IPMN 分支胰管型(患者,男性,43 歲,反複胰腺炎發作2 年餘):CT、MRI 提示胰頭多囊性病變,磁共振胰膽管成像(MRCP)顯示胰頭病變為擴張胰管形成的迂曲管狀結構。
惡性“胰腺內腫塊”
原發性胰腺惡性腫瘤
原發性胰腺惡性腫瘤包括胰腺腺癌、胰腺囊腺癌、膽總管遠端癌、壺腹癌、胰腺淋巴瘤等。其中胰腺腺癌最常見,“腫瘤主體位於胰腺內、生長速度快、容易出現肝轉移、腫瘤遠端常有胰腺炎”是其主要影像特點,以1~2個月為間隔進行隨訪時病灶形態有明顯變化。
對於膽總管遠端癌、壺腹癌,由於這些病變起源位置的特殊性,腫瘤很小時就出現膽管、胰管梗阻的相應表現,此時常規影像檢查很難發現腫塊,僅有膽管、胰管梗阻和擴張為特征,CT 薄層掃描、多平麵重建(MPR)、MRCP對膽管腫瘤的顯示及診斷能力比常規掃描強。定期隨訪發現,膽管癌、壺腹癌的生長速度相對較慢。
胰腺神經內分泌癌
胰腺神經內分泌癌為胰腺內分泌細胞來源的一類惡性腫瘤,以惡性胰島細胞瘤最常見。這類腫瘤在影像上為境界清楚的胰腺實質性腫瘤,當腫塊較大時常有壞死,可有肝髒轉移,與胰腺腺癌的主要區別在於其生長速度較慢(倍增時間可達數月~數年),一般不合並梗阻性胰腺炎(圖7)。
圖7 神經內分泌癌(患者,男性,68歲):胰尾實性腫塊伴脾髒轉移(圖b)合並肝髒轉移(圖a),增強掃描輕度強化,保守治療11 個月(圖c)後複查,胰腺病灶縮小,脾髒轉移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