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學者發現哺乳動物聽覺和咀嚼器官分離證據
2019年12月5日,《科學》(Science)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毛方園、王元青與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孟津等學者關於早白堊基幹獸類李氏源掠獸的研究成果:在下...
來源:科學網 2019-12-09 -
越有噪聲聽得越清
噪聲和噪聲並不一樣,即使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也不會產生和白噪聲一樣的效果。瑞士巴塞爾大學研究人員近日發表在《細胞報告》的一項研究表明,在連續的白噪聲背景下,純淨的聲音會被更加精確地感知。...
來源: 中國科學報 2019-12-02 -
驚人發現!產生嗅覺或許並不需要嗅球結構
近日,來自以色列的研究人員在對一名29歲的女性進行MRI大腦掃描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個科學之謎,研究者表示,這名女性似乎沒有嗅球(olfactory bulbs)結構,很多人都有兩個這樣的球狀結構...
來源:生物穀 2019-11-27 -
基因療法能夠治療小鼠先天性耳聾症狀
與邁阿密,哥倫比亞和舊金山的大學合作,來自巴斯德研究所,Inserm,CNRS,法蘭西學院,索邦大學和Clermont Auvergne大學的科學家們成功恢複了DFNB9耳聾小鼠的聽力,這是最...
來源:生物穀 2019-11-21 -
不僅助眠 白噪音還可以改善聽力
想要工作始終靜不下心、夜深人靜卻睡不著時候,你是否會聽一些白噪音來幫助自己專注、入眠呢?白噪音除了這些我們熟悉的功能外,最新研究表明它還可以幫助改善聽力。
來源:生物探索 2019-11-21 -
感覺神經聽力損失兒童生活質量研究
最近,有研究人員使用PedsQL 4.0、HEAR-QL-26和HEAR-QL-28調查問卷在感覺神經聽力損失(SNHL)兒科患者中評估了生活質量(QOL)情況。
來源:MedSci梅斯 2019-11-20 -
耳朵不好也易跌倒
在大多數人看來,耳朵是用來聽聲音的,其實它還有維持平衡的功能,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劉博介紹,這主要靠耳朵裏麵的前庭器官。 如果是前庭器官出了問題,人體會出...
來源:聽力學與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2019-11-20 -
耳鳴患者的困惑、抉擇和方向
如果一個耳鳴患者經過無數次的尋醫問診還在被耳鳴困擾,多數情況下是患者本身對任何治療都難以堅持,對道聽途說極為信賴,從另一個方麵也反映了患者的心態,說明情緒問題占據了主要地位。在這種情況下,...
來源:耳鳴之光 2019-11-20 -
eLife 外部毛細胞調節耳朵對聲音的敏感度
近日發表在《eLife》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耳朵外部微小的毛細胞可以調節鄰近內部毛細胞對聲音的敏感度,而不是起到放大器的作用。 這些在沙鼠身上的發現有助於我們理解...
來源:生物穀 2019-11-19 -
間接法檢測地中海成人血清促甲狀腺素(TSH)的參考區間及其與年齡和性別的...
血清促甲狀腺激素(TSH)濃度是診斷算法中的一線檢測指標。估計TSH參考區間(RIs)目前仍有爭議,因為亞臨床疾病的高發病率使難以界定真正健康的受試者。本研究的目的是估計健康受試...
來源:MedSci梅斯 2019-11-19 -
柴胡皂苷A能夠改善 OVA誘導的過敏性鼻炎鼻部炎症
過敏性鼻炎(AR)是I型超敏免疫響應,並且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過敏呼吸道障礙,可通過一種或者更多的鼻部症狀來鑒定。盡管關於AR治療方麵有很多研究,而治療AR的有效藥物仍舊很有限。
來源:MedSci梅斯 2019-11-19 -
與哮喘、鼻炎和喘息相關的家庭環境和生活方式因素分析
哮喘和過敏性疾病的患病率自從2000年以來迅速增加。而關於家庭環境和生活方式因素與哮喘和過敏性疾病症狀的相關性方麵仍舊研究有限。
來源:AlexYang 2019-11-19 -
輪班工作與聽力損失相關性分析
輪班工作與聽力損失的相關性仍舊不清楚。最近,有研究人員在一個中國人群體中評估了上述相關性,並分別考慮了結合和不結合職業噪音情況下的相關性結果。
來源:MedSci梅斯 2019-11-19 -
耳蝸移植患者外淋巴代謝組學與聽力損失持續時間的關係研究
外淋巴代謝組學是改善人們對感覺神經性耳聾病理生理認識的一種新興的創新方法。最近,有研究人員對人類外淋巴進行了代謝組學分析來評估代謝組與聽力損失持續時間之間的關係。
來源:MedSci梅斯 2019-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