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印發《氯胺酮依賴診斷治療指導原則》

作者: 來源:衛生部 日期:12-10-22

  四、治療

  氯胺酮濫用及相關障礙的治療遵循預防為主、個體化、綜合治療的原則。對於急性中毒病情危重者主要采取內科治療,及時搶救生命。氯胺酮有害使用應早期發現與早期幹預,主要采用心理行為幹預措施防止發展到依賴。對氯胺酮依賴的治療應遵循慢性複發性疾病治療原則,是一個長期康複的過程,需要進行軀體戒斷治療,然後采取藥物、心理、社會綜合治療,促進軀體、心理、社會的全麵康複,重建健康的生活方式,預防複發,保持操守。氯胺酮所致精神病性障礙,以精神科治療為主,必要時應住院治療。

  氯胺酮濫用及相關障礙者與阿片類物質依賴者在臨床表現、個性行為特征、治療和預後等方法存在諸多差異,不宜將兩類患者置於同一病房治療,以免相互影響。

  (一)急性中毒。

  對氯胺酮中毒無特異性的解毒劑,處理原則與措施同其他藥物中毒相同。如出現呼吸心跳驟停,應遵循A-B-C搶救原則給予必要的呼吸、循環支持,並及時轉送到有條件的醫院進行搶救。如患者出現急性譫妄狀態,必要時予以保護性約束,保護患者的安全。興奮躁動者可給與氟呱啶醇肌肉注射2.5-10mg/次,必要時可以重複;每日2-3次,總劑量不宜超過20mg;特別要注意軀體及生命體征情況。

  (二)有害使用及依賴綜合征。

  目前尚無減輕氯胺酮心理渴求的藥物,亦無特異的抗複吸治療藥物。治療上以心理社會幹預措施為主。伴有其他心理障礙的可試用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SSRIs)、曲唑酮等藥物治療。

  對氯胺酮戒斷症狀治療主要是對症治療,如鎮靜催眠類藥物,抗焦慮藥和抗抑鬱藥等同時輔以支持療法,補充水或電解質,加強營養等。

  (三)精神障礙。

  1.精神病性症狀治療: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時,推薦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如利培酮(1-6mg/日)、奧氮平(5-15mg/日)、喹硫平(100-600mg/日)、阿立呱唑(5-20mg/日)、齊拉西酮(5-15mg/日)等口服,也可用氟呱啶醇2-10mg/日口服,增加劑量應緩慢。精神病性症狀消失後可逐漸減少藥物劑量,視情況予以維持治療。

  2.抑鬱、焦慮症狀的治療:抑鬱症狀可使用SSRIs等新型抗抑鬱藥物,可選用鹽酸氟西汀(20-40mg/日)、鹽酸帕羅西丁(20-40mg/日)、舍曲林(50-150mg/日)、氟伏沙明(50-200mg/日)、西酞普蘭(20-40mg/日)、艾司西酞普蘭(10-20mg/日)。還可使用文拉法辛(75-200mg/日),米氮平(30 -45mg/日)或三環類抗抑鬱藥物等。

  急性焦慮症狀可使用苯二氮卓類藥物,但應注意防止此類藥物濫用,或使用曲唑酮(50-100mg/日),如焦慮症狀持續存在也可選用丁螺環酮(15-30mg/日)、坦度螺酮(20—60mg/日)或SSRIs等非苯二氮卓類藥物治療。

  (四)並發症治療。

  1.泌尿係統損害:目前氯胺酮相關性泌尿係統損害無確切有效的治療方法,以下藥物治療對緩解症狀有一定效果。(1)抗生素:尿常規檢查有白細胞者,可使用抗生素,如頭孢克肟100mg,2次/日,氧氟沙星0.2, 2次/日,莫西沙星400mg,1次/日等。(2)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滯劑:如坦索羅辛0.2mg,1次/日;甲磺酸多沙唑嗪1-4mg,1次/日。(3)膽堿能受體阻滯劑:如酒石酸托特羅定2mg,2次/日。療程應視症狀緩解情況,一般可持續用藥2-4周。必要時請相關科室會診,協助處理。

  2.鼻部並發症治療:

  1)慢性鼻炎:戒斷鼻吸氯胺酮是治療的關鍵。局部治療包括鼻內用糖皮質激素、減充血劑滴鼻,以及生理鹽水鼻腔衝洗等。

  2)鼻中隔穿孔:保守治療可每日用鹽水衝洗鼻腔,用10%硝酸銀燒灼穿孔邊緣的肉芽組織,並塗以2%黃降汞等,直至穿孔愈合。無效者可行鼻中隔穿孔修補術。

  3)鼻出血:少量出血無休克者,應取坐位或半臥位。需明確出血部位並及時止血。多數是鼻中隔前下部出血,一般出血量少,可囑患者用手指捏緊兩側鼻翼10-15分鍾,可用0.1%腎上腺素棉片置入鼻腔止血。出血量較多時,可用填塞法止血。一旦出血量大,難以止住,有可能出現休克者,應及時轉專科處理。

  (五)心理行為治療。

  與其它藥物濫用相似,氯胺酮濫用是生物、心理、社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依賴後會出現心理行為與家庭、社會影響等一係列不良後果,複吸也與諸多心理、社會因素有關。因此心理行為治療是氯胺酮濫用及相關障礙治療的一個重要內容。心理行為治療的主要目標包括強化患者治療動機、改變藥物濫用相關錯誤認知、幫助其識別及應對複吸高危因素、提高生活技能、提高對毒品的抵抗能力、預防複吸、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保持長期操守、適應社會生活等。主要心理行為治療方法包括:

  1.動機強化治療:幫助藥物濫用者認識到自己的問題,製訂治療計劃並改變自己的藥物濫用行為,有助於幫助藥物濫用者開始及堅持治療,提高治療的依從性與成功率。

  2.認知治療:幫助藥物濫用者改變濫用藥物的錯誤認知,幫助其正確認識治療過程中所麵臨的各種問題,如心理渴求、偶吸、外在壓力和社會歧視等,認識藥物濫用的短期與長期不良後果,強化操守狀態,預防複吸。

  3.預防複吸:幫助藥物濫用者識別複吸相關高危環境,學習應對高危情境的各種技巧,提高自我應對複吸高危情景的能力,學習建立替代藥物濫用的全新生活方式,達到預防複吸、保持長期操守的目標。

  4.行為治療:通過運用獎勵和懲罰等各種行為治療技術,建立強化目標行為,強化患者保持操守及其他健康行為,幫助減少使用毒品,促進保持戒斷與康複。

  5.集體治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心理行為治療,通過小組成員間互動與交流,共同認識與解決患者麵臨的共同問題,小組成員間的正性同伴壓力可幫助建立與保持戒斷及其他健康行為方式。個體可在與小組成員交往中觀察、體驗、學習、認識和改善與他人的關係,培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有助於預防複吸、促進康複。

  6.家庭治療:通過改善藥物濫用者的交流方式,改善與家庭成員間的關係,促進家庭成員間的感情交流,爭取家庭支持,有助於患者康複與預防複吸。

  更多閱讀:1.氯胺酮的藥理特性和管製

                    2.流行病學與濫用方式

1 2 3 4

關鍵字:氯胺酮,依賴,診斷治療,指導原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