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鮑曼不動杆菌感染診治與防控專家共識

作者:陳佰義 何禮賢 胡必傑 倪語星 邱海波 石岩施毅 王輝 王明貴 楊毅 張菁 俞雲鬆 來源:甘肅省人民醫院網站 日期:12-04-12

  

  6、皮膚軟組織感染

  皮膚屏障破壞及鮑曼不動杆菌皮膚定植是鮑曼不動杆菌皮膚軟組織感染重要誘因。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糖尿病、中性粒細胞減少、藥癮者、艾滋病、長期住院的重症患者,不存在皮膚屏障破壞時也會發生皮膚軟組織感染。革蘭陰性杆菌引起的皮膚軟組織感染並非常見,其中又以腸杆菌科細菌為主,鮑曼不動杆菌較少見。鮑曼不動杆菌皮膚軟組織感染多為繼發性混合感染,常見合並的病原細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杆菌科細菌、銅綠假單胞菌等[46-47]。

  分級診斷主要通過臨床表現及嚴重程度進行分級,目前分為4級。1級隻有局部症狀體征;2級伴有發熱等全身症狀,但無並發症;3級合並中毒症狀,如心動過速、呼吸異常等;4級為膿毒症或威脅生命的感染,如壞死性筋膜炎。按複雜程度可分為單純性和複雜性,前者包括單一膿腫、膿皰病、癤腫、蜂窩組織炎等;後者指存在明顯的基礎疾病或由創傷並發的感染,常引起嚴重深部軟組織感染,應提高警惕,早期識別[48]。

  治療原則:根據分級、分類,采取局部治療與全身用藥相結合,抗菌治療與輔助治療措施(如換藥、清創、手術等)相結合。通常3級及以上患者需住院,單純性感染(如單個癤或毛囊炎)簡單外科處理即可,複雜性感染應選擇敏感並且局部濃度高的藥物(如敏感的β-內酰胺類抗生素),具體抗菌治療方案見抗菌藥物治療部分,必要時外科手術。療程因病情而異,複雜性感染可能需要較長的療程。

  7、其他感染:

  鮑曼不動杆菌除引起上述各個係統和部位的感染外,尚可引起其他部位感染,但相對比較少見,缺乏係統的流行病學資料,僅見個例報道。(1)壞死性筋膜炎,見於糖尿病、慢性腎病等基礎疾病的患者,常需外科清創聯合抗菌藥物治療[49];(2)化膿性關節炎:繼發於外傷或醫源性操作,需外科清創、引流聯合抗菌藥物治療,有遺留功能障礙報道[50];(3)縱隔炎:常有胸部手術或外傷史、糖尿病等基礎疾病,需外科清創聯合抗菌藥物治療[51-52];(4)骨髓炎:見於有外傷史患者[53];(5)頸部深部膿腫:可見於糖尿病患者,需外科引流聯合抗菌藥物治療[54];(6)懷孕期及產褥期感染、絨毛膜羊膜炎:僅見個例報道,導致新生兒早產,分別給予產婦及新生兒抗感染治療後好轉[55]。

  

4 5 6 7 8 9 10

關鍵字:鮑曼不動杆菌,感染,專家共識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