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糖皮質激素的幾點認識
認識一:糖皮質激素是一把“雙刃劍 ”
糖皮質激素一方麵具有很強的抗炎和免疫抑製作用,被廣泛應用於炎症和免疫性疾病的治療中,在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間質性肺疾病(ILD)、肺血管炎、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和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等呼吸係統疾病的治療中均有應用,且有些疾病如ILD和結節病等甚至須進行長期激素治療;而另一方麵,該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十分明顯,長期或大劑量應用可引起高血壓、血糖升高、消化性潰瘍、胃腸道出血、庫欣綜合征、骨質疏鬆、無菌性骨壞死、骨折、傷口愈合延遲、誘發或加重感染及兒童生長遲緩等一係列不良反應,嚴重時可致殘或危及生命。
因此,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臨床療效及治療的依從性受到較大的影響,而如何揚長避短 、趨利避害、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治療效應並盡可能減少其不良反應,已成為臨床和基礎研究中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認識二:納米靶向技術帶來新希望
近年來,納米技術已廣泛應用於材料、電子及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並獲得突破性進展。
當微粒尺寸進入納米量級時,由於量子尺寸效應和表麵效應,納米粒子呈現出神奇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特性。在生物醫藥領域,納米技術可增加藥物的溶解度,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增加藥物的靶向作用,從而減少藥物用量、增強療效並減少藥物副作用。
目前,納米靶向載體正成為納米技術與藥物控釋技術研究的熱點,其特征是根據生理需要來調控藥物的釋放,在納米尺寸形成釋藥係統。根據刺激信號的不同,釋藥係統可分為化學、物理和生物信號刺激響應性藥物釋放係統三類。
生物靶向是利用抗體、細胞膜表麵受體或特定基因片段的專一性作用,將配位子結合在納米載體上,與目標細胞表麵的抗原性識別器發生特異性結合,使藥物或目的基因能準確地被送到病變組織細胞,在獲得對病變組織細胞療效的同時,又避免了對正常細胞的傷害。單克隆或多克隆抗體就是常用的生物靶向劑之一。
認識三:Ⅱ型肺泡上皮細胞是肺部藥物遞送的重要靶點
Ⅱ型肺泡上皮細胞是肺組織所特有的具增殖和分泌功能的細胞,約占肺實質細胞總數的16% 。Ⅱ型細胞能合成表麵活性物質並將其儲存在板層小體中,再分泌至肺泡表麵發揮生理作用。肺泡表麵活性物質的主要成分為90%的脂質和10%的蛋白,其中,蛋白成分為特異性肺表麵活性蛋白(SP)。目前已發現4種SP,按發現先後分別命名為SP-A、SP-B、SP-C和SP-D。其中,SP-A是由248個氨基酸組成的親水性糖蛋白,是最早發現並在Ⅱ型肺泡上皮細胞中強烈表達、信號最為豐富的蛋白。研究顯示,Ⅱ型上皮細胞除具有合成和分泌SP-A的功能以外,其細胞表麵同時還具有高親和力、特異性的SP-A受體。SP-A在肺外表達量極少,在肺內則為高濃度表達,表現為肺特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