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乙、丙、丁、戊,不同肝炎傳播途徑不一樣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副院長段鍾平介紹,乙肝、甲肝等在過去的幾十年患者人數較多。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比如喝酒引起的肝病,脂肪肝等,這些病雖然不是病毒性肝...
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網 2017-08-10 -
今年流感季情況較往年未見顯著嚴重
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8月7日表示,香港流感活躍程度在7月中旬達到高峰,部分監測指標在過去兩三周內有所下降,預計本次流感季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情況較往年未見顯著嚴重。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7-08-10 -
耐萬古黴素腸球菌感染的預防治療新進展(2)
VRE接觸隔離是隨著對其他耐藥菌的擔憂而展開進行的,沒有先前的證據支持。VRE接觸隔離是有爭議的,由於缺乏高質量的數據和矛盾的研究設...
來源:重症醫學 2017-08-09 -
艾滋病“功能性治愈”再現曙光
南非一名被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兒童正在不使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ARV)的情況下控製病毒。這重新推動了尋找方法使人們無須治療便能長期控製病毒的努力。
來源:科學網 2017-08-09 -
Science:新研究揭示腸道微生物抗流感機製
美國一項研究表明,一種名為梭狀芽孢杆菌的腸道微生物通過代謝黃酮類化合物,能夠幫助小鼠抵禦重流感。研究人員在4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黃酮類化合物在人們日常消費的紅茶、紅酒和藍...
來源:科技日報 2017-08-08 -
Cell Rep:H4亞型禽流感病毒研究獲進展
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高福團隊在H4亞型禽流感病毒適應人的分子機製和跨種間傳播預警預測方麵取得新的重要進展。研究結果以《H4亞型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從結合禽源到人源受體適...
來源: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 2017-08-08 -
治療丙型肝炎新藥獲批,療效更可靠!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經批準了Mavyret(glecaprevir和pibrentasvir)治療某些類型的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成年人。
來源: medicalxpress 2017-08-08 -
香港流感造成315人死亡,人數或超SARS
香港於5月中進入了夏季流感期,而流感活躍程度在近周維持在高水平,整體死亡人數已追上香港2003年SARS爆發時水平。香港衛生署公布,由5月5日截至8月2日,入住公立醫院、經化驗...
來源:都市快報 2017-08-07 -
一文帶你徹底了解乙肝
但是乙肝的臨床類別實在太豐富了,什麼急性慢性,什麼肝炎肝硬化肝衰竭,還有乙肝兩對半陰陰陽陽的,讓人看得雲裏霧裏。
來源:搜狐健康 2017-08-07 -
Science:植物類黃酮“聯手”腸道微生物抵禦流感病毒,中草藥抗流感也...
研究人員特別強調,黃酮類化合物經微生物降解產生的脫氨基酪氨酸(DAT),雖然不能直接殺死流感病毒,但卻是開啟機體免疫保護和增強抗病毒免疫反應的關鍵組成部分。
來源:MedSci梅斯 2017-08-07 -
打了疫苗出意外,為啥?
近日,網友被一則關於狂犬病的消息刷了屏。西安一女士被流浪狗咬傷腳踝,盡管及時去醫院就診,也按規範接種了狂犬疫苗,但最終仍因狂犬病發作身亡。為什麼注射了疫苗後仍然沒有逃過一劫?有沒有比注射...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7-08-07 -
SCI REP:利用 RNA-Seq 鑒別細菌和病毒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LRTI)通常導致成人住院。由於細菌診斷測試不準確,醫生經常開除抗生素處方。通過外周血基因表達鑒定細菌感染是一個有希望的策略。近日,國際雜誌 《SCI REP》在線發表一...
來源:MedSci梅斯 2017-08-07 -
英國科學家發現抗生素耐藥性與三氯生抗性之間的聯係機理
英國伯明翰大學和諾維奇科學園(Norwich Science Park)的科學家們發現了抗生素耐藥性和耐消毒三氯生(triclosan)之間的聯係機理。此項研究由伯明翰大學微生物與感染研究所和...
來源:科技部 2017-08-07 -
Science:熱紅酒抗流感有道理,起作用的是腸道菌!
西方有一種民間療法是用熱紅酒來治療感冒。有沒有科學道理呢?很多人推測是多酚類(包括黃酮類)起的作用。現在科學家找到了背後真正的功臣:腸道菌!生活在腸道內的細菌不隻是消化食物,他們還對免疫係統產...
來源:生物探索 2017-08-07 -
JAMA Dermatol:疫苗用於帶狀皰疹的預防
研究人員考察了全國急診科樣本數據,研究2006-13年間,全美帶狀皰疹急診人數以及花費變化。采用國際疾病分類以及第九次修訂的臨床診斷確定帶狀皰疹病例。患者根據年齡段分層:18-19歲(推薦...
來源:MedSci梅斯 2017-08-05 -
SCI REP:人類皮膚上的古細菌
人類皮膚表麵有著多種微生物,它們保護著我們的身體免受病原體和其他環境因素的影響。最近的研究表明,人類皮膚上不隻有細菌,古細菌也是人類皮膚微生物群體中的常客,同時,它們在皮膚上的成分是高度可變的...
來源:MedSci梅斯 2017-08-05 -
NEJM:抗生素治療無合並症狀的皮膚膿腫
近日研究人員在門診成人和兒童患者中開展一項多中心、前瞻性、雙盲試驗,患者的皮膚膿腫不超過5厘米並根據是否存在需手術治療的膿瘍,膿腫大小,皮膚感染麵積以及非化膿性蜂窩織炎分層,隨機接受克...
來源:MedSci梅斯 2017-08-05 -
是什麼導致了性傳播疾病或性傳播感染?
病毒,包括艾滋病毒/艾滋病,單純皰疹病毒,人乳頭狀瘤病毒(HPV),乙型肝炎病毒和巨細胞病毒(CMV),酵母和原蟲寄生蟲陰道毛滴蟲或昆蟲如螃蟹虱或疥蟎之類的昆蟲,導致性傳播疾病或性傳播感...
來源: medicalxpress 2017-08-05 -
Gut:持續病毒應答對HCV感染肝外表現的風險影響
慢性HCV感染和幾種肝外表現相關。但是目前,關於持續性病毒反應對於肝外表現風險的影響的數據十分有限。Parag Mahale團隊對此進行了回顧性隊列研究。
來源:MedSci梅斯 2017-08-04 -
MJ:分子和免疫學分析間日瘧複發
由間日瘧原蟲和卵形瘧原蟲的休眠體激活所引起的複發給瘧疾的控製帶來了嚴重的障礙。 伯氨喹作為一種單一的許可藥物,可用於消除肝髒中的休眠體。迄今為止,關於間日瘧原蟲感染的研究仍很少。
來源:MedSci梅斯 2017-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