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愛喝熱水,一篇文章弄懂熱飲跟食管癌的關係?
熱水多少度會對人體有危害
來源:善診 2021-03-04 -
研究成果為大腸癌治療和預防提供理論依據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內科房靜遠團隊在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 13.493)在線發表了...
來源:上海交通大學 2021-03-04 -
透析時,有人血壓升高,有人血壓降低,到底如何改變?
今天就給大家整理一下,透析高血壓、低血壓該怎麼辦?
來源:愛腎網 2021-03-03 -
3萬人服用列淨藥,腎髒改善驚豔眾人
腎病是疑難病,要找到有效的藥物非常不容易。一個讓人略有沮喪的事實是:咱們腎病患者服用的藥物,並不都是有效的。
來源:天天說腎 2021-03-03 -
西地那非加吡非尼酮對晚期特發性肺纖維化和肺動脈高壓風險的療效和安全性:一...
西地那非對晚期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患者是否存在肺動脈高壓預後不良的風險尚不確定。我們的目的是評估在晚期IPF並有3型肺動脈高壓風險的患者中,在吡非尼酮的基礎上加入西地那非相對於安慰劑的52...
來源:南山呼吸 2021-03-03 -
每日一次吸入單一裝置三聯療法(FF / UMEC / VI)對比FF /...
盡管吸入糖皮質激素加長效β2-激動劑(ICS / LABA)治療,仍有30–50%中度或重度哮喘患者的控製不足。我們探索了單一裝置吸入糠酸氟替卡鬆+烏美溴銨+維蘭特羅(FF / UMEC / ...
來源:南山呼吸 2021-03-03 -
複合2型生物標誌物策略對比基於症狀風險的算法用於調整重症哮喘患者的皮質類...
哮喘治療指南建議增加皮質類固醇激素劑量以控製症狀並減輕病情加重。該方法可能存在缺陷,因為在沒有糖皮質激素反應性2型(T2)驅動的嗜酸性粒細胞炎症的情況下亦有可能會出現有症狀的哮喘,並且不適當的...
來源:南山呼吸 2021-03-03 -
截至3月2日24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況
3月2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0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四川5例,廣東3例,雲南1例,陝西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均為境外輸...
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網站 2021-03-03 -
2021年3月3日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
Worldometers世界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2021年3月3日7時11分,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COVID-19)病例...
來源:MedSci梅斯 2021-03-03 -
剔除Cbl-b基因將CAR-T細胞變成精神煥發的實體瘤抗擊戰士
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剔除單個基因可以將衰竭的稱為CD8+ T細胞的抗癌免疫細胞重新變成精神煥發的戰士,可以繼續對抗惡性腫瘤。這一結果可能提供一種利用...
來源:生物穀 2021-03-03 -
吳孟達因肝癌離世!肝癌到底有多可怕!解讀肝癌研究領域新進展!
2021年2月27日,香港著名演員吳孟達先生不幸因肝癌離世,在我們深感悲痛的同時,必須認識到肝癌到底有多可怕;肝癌患者五年生存率隻有18%左右,死亡率非常高。全世界每年有大概90萬的人患肝癌,...
來源:生物穀 2021-03-03 -
GLI1基因有助於治療多種癌症
近日,芝加哥安·羅伯特·H·盧裏兒童醫院的斯坦利·曼恩兒童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促癌的GLI1基因的DNA內的一個區域直接負責調節該基因的表達。這些發現發表在《Stem cell》雜誌上,暗示G...
來源:生物穀 2021-03-03 -
特定黑色素瘤患者對免疫療法無反應的原因
通過利用免疫係統抵抗癌症,免疫療法徹底改變了某些類型癌症的治療方式。但是,大多數患者對該療法無法產生反應,並且在大多數情況下,科學家並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來源:生物穀 2021-03-03 -
海綿提取物有助於治療癌症
遠東聯邦大學(FEFU)的科學家與俄羅斯和德國的同事一起,研究基於從海海綿中分離出的生物活性分子合成的抗腫瘤化合物。其中之一可對抗對標準化學療法具有抗性的癌細胞,同時具有有趣的雙重作用機製。相...
來源:生物穀 2021-03-03 -
便血就一定是腸癌嗎?醫生:不一定,這三種便血要區分開來
要想預防腸癌,除了腸鏡檢查外,日常生活中還要養成好的飲食及排便習慣,多吃瓜果蔬菜以及粗纖維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來源:愛護120 2021-03-03 -
全國政協委員戴秀英:加強疾控隊伍建設 助預防關口前移
戴秀英認為,加強對慢性病有效防控,已是當前實施健康中國行動最緊迫的重大公共衛生任務。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21-03-03 -
超9成大腸癌源於息肉癌變!40歲以上及有家族病史人群建議早篩查
專家介紹,大腸癌已經成為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排名第三的惡性腫瘤。飲食和遺傳因素是大腸癌發生的兩大要因。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 2021-03-03 -
中方稱將同各方加強疫苗、防控等領域合作,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汪文斌指出,中方將繼續同各方共同努力,加強在疫苗、防控等各領域合作,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共同努力奪取全球抗擊疫情最終勝利。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21-03-03 -
鍾南山:全球群體免疫需2-3年
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指出,關鍵人群接種疫苗是控製疫情蔓延的當務之急。
來源:鳳凰衛視 2021-03-03 -
抗腫瘤壞死因子(TNF)治療和炎症性腸病患者全因死亡率之間是否相關?
炎症性腸病(IBD)通常用皮質類固醇和抗腫瘤壞死因子(TNF)藥物治療。然而,藥物使用過程中有很多患者描述了不良反應。
來源:MedSci梅斯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