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排糞造影:技術、意義與應用

作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結直腸肛門外科羅成華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2-07-06

動脈排糞造影
 

  一、簡介

  排糞造影又稱排便直腸造影,是使用不透X光的造影劑排出肛門時進行的一種動態檢查方法。檢查目的是評價在排便時盆底肌與鄰近器官的解剖關係。1952年,Walldon首先對小腸癌、乙狀結腸癌直腸前突進行了該檢查,隨後有人將其用於排便梗阻患者。

  Broden和Snellman首次使用了連續動態X線攝影技術和生理體位進行排糞造影,這對同時研究肛腸解剖和功能作出了重大貢獻。

  二、排糞造影的指征

  1.便秘:最初應用排糞造影技術就是為了診斷便秘和排便不暢患者。隨著技術的發展及醫用診斷設備的進步,有其它症狀的患者有時也可以用排糞造影進行檢查。包括:便秘、可疑小腸疝或直腸前突、排便不盡、直腸套疊或脫垂、大便失禁、大便疼痛、尿失禁或子宮陰道脫垂,以及直腸癌保肛術後功能測定。

  2.可疑小腸疝或直腸前突:小腸疝或直腸前突的主要症狀是在排便時需要長時間用力,並有部分或完全堵塞感。患者自覺在排便時肛門有“活塞”堵塞。排糞造影可證實直腸前突和小腸疝的存在,提示是否有腹膜突出,對於某些疾病如盆底肌痙攣綜合征、直腸內套疊或直腸脫垂有明確診斷意義。還可以提示是病人否有潛在的子宮陰道脫垂。

  3.排便不盡:排便不盡感是指在排便後直腸內仍有大便存留的感覺,常同時伴有即刻再次排便或用手指協助排便現象。排便不盡與排便梗阻密切相關,通常由直腸內套疊、直腸前突或小腸疝引起。

  4.直腸內套疊和直腸脫垂:如果沒有排糞造影檢查,直腸內套疊或直腸脫垂是很難診斷的。隨著直腸內套疊發展會出現明顯的直腸脫垂,患者的表現有直腸出血並有脹滿感。

  5.大便失禁:對大便失禁患者排糞造影檢查的作用是有限的,對於伴有排便梗阻症狀的大便失禁,該檢查可能有所幫助。排糞造影有助於充盈性大便失禁患者的診斷,可以證實其大便瀦留是否伴有恥骨直腸肌痙攣或是否在巨大直腸前突內有大便滯留。

  6.排便疼痛:原因不明的排便疼痛或裏急後重感通常難以診斷,更難治療。先要除外引起這種症狀的肛裂、痔、潰瘍等原因,還要除外解剖因素引起的疼痛。例如盆底肌矛盾收縮,可能導致肛門攣縮或痙攣性疼痛,嚴重的盆底腹膜下降也可能導致陰部外神經的牽拉,引起排便後的隱痛。

  7.尿失禁和子宮陰道脫垂:盆底疾病引起的泌尿係和婦產科疾病患者中,高達41%的患者同時伴有大便失禁。Kelvin 和其他醫師建議在重大手術前應全麵評價盆底肌的功能,修補直腸前突無法糾正已經存在的、臨床症狀尚不明顯的尿失禁。

  8.術後評估:肛直腸術後隨訪中非常重要的檢查項目是排糞造影,回腸袋—直腸吻合術後的患者有排便困難史,可能因為大便控製不佳、腸袋攣縮、吻合口狹窄,也可能有其他原因引起的梗阻。對於評價在括約肌成形術後、直腸脫垂修補或結腸切除術後突然出現的排便困難,排糞造影會有所幫助。排糞造影還有利於評價在修補術後未能改善的失禁症狀或確定造瘺口關閉前的大便控製功能。

1 2 3 4

關鍵字:排糞造影,排便直腸造影,乙狀結腸癌,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