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 臨床醫學博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結直腸肛門外科住院醫師。
腹膜後腫瘤常常侵犯鄰近髒器,對具備條件者可考慮行聯合髒器切除,以提高腫瘤的完整切除率。對於腹腔重要血管受侵,腫瘤與血管無法分離時,亦可連同受侵血管切除,然後根據實際情況行血管重建。
臨床資料
男性患者,62歲,主因“發現腹部腫物18 年,腹痛腹脹1 年半,加重2 月”於2010年2月22日入院。
患者18年前體檢時發現腹部腫物,當時無不適症狀,腫物直徑約11 cm,於外院行剖腹探查,因腫物位於腹膜後間隙、鄰近腹主動脈及下腔靜脈,未能進行手術切除,僅切取部分腫瘤組織行病理檢查,報告為低度惡性神經鞘瘤。14年前複查時,發現腫物增大,直徑約14 cm,於外院進行手術治療,手術切除過程中突然創麵大量滲血,無法控製,被迫停止手術,未能完全切除腫物。1年半前,患者開始出現腹痛、腹脹不適,複查腹部CT示腫物較前增大,近2月腹痛明顯加重而再次就診。
患者既往有高血壓病史3年餘,陳舊腦梗塞病史2年,否認家族惡性腫瘤病史及遺傳疾病史。
查體發現,患者營養狀況較差,四肢肌肉略萎縮,雙下肢肌力Ⅲ級,腹部隆起,上腹部可見腹壁淺靜脈曲張,中上腹部可觸及25 cm×15 cm橢圓形腫物,質稍硬,活動
度差,無壓痛,上界起自劍突、貼近兩側肋緣,下界至臍下10 cm,清晰可觸,兩側至腋中線,腫物無壓痛。
入院後行腹部及盆腔CT 平掃+增強掃描顯示,腹腔內巨大囊實性腫物,大小約25 cm ×17 cm ×25 cm,內可見鈣化灶,實性成分增強掃描可見強化,腫物侵及前腹壁,
包繞右腎動脈,右腎受壓外側移位,腎盂輸尿管上端擴張(圖1)。上消化道造影顯示,胃、十二指腸、第2、3組小腸受壓移位。下腔靜脈造影見下腔靜脈主幹以及分叉處血管受壓移位,未見充盈缺損,造影劑通過較順暢。
A 腫瘤包繞右腎動脈,右腎受壓外移,腎盂輕度擴張。
B 腫瘤巨大,囊實性,內可見鈣化灶,侵犯前腹壁。
圖1 術前腹部CT所見
根據CT 所見,結合活檢病理,考慮腹膜後腫物診斷明確,神經鞘瘤可能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