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間質瘤的外科治療

作者: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胃腸胰外科胃腸間質瘤診治中心張信華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1-04-14

  

  張信華,博士,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胃腸間質瘤診治中心秘書。CSCO 胃腸間質瘤專家委員會委員。

  胃腸間質瘤(GIST)並不常見,但近10年來卻成為胃腸腫瘤外科關注的熱點。對於這個較新的腫瘤概念,知識更新和診療規範的意義重大。2010 年9 月,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學協作專業委員會(CSCO)成立了專家委員會,對《中國GIST 診治共識》(以下簡稱“共識”)進行了修訂。本文就最新修訂共識的外科部分進行解讀,並就當前GIST外科診治中有待解決及存在爭論的問題進行闡述。

  GIST 活檢原則

  GIST的發病率較低,消化道出血、腹部不適及腹部包塊是常見症狀,但都缺乏特異性。影像學檢查能顯示腹腔占位性病變,但無法明確病變的性質。病理檢查才是確診GIST 的唯一方法。共識對於GIST活檢的應用進行了較詳細的闡述。

  什麼情況下需要活檢?

  GIST通常有假包膜,呈膨脹性生長,血供豐富,質脆,部分腫瘤合並瘤內壞死出血、呈囊實性,盲目活檢可能引起腫瘤出血、破潰乃至播散種植的嚴重後果。對於多數可完整切除的原發局限性GIST,術前不推薦常規活檢,但少數鑒別診斷(如排除淋巴瘤)及明確病理診斷以進行伊馬替尼術前輔助治療的情況可應用術前活檢。此外,對於首診即合並轉移的可疑GIST,應行活檢以明確診斷,再考慮給予靶向藥物治療。共識不推薦常規術中冰凍活檢,隻有術中懷疑GIST周圍有淋巴結轉移或肉眼不能排除其他惡性腫瘤時才考慮。

  如何進行活檢?

  對於原發性GIST,內鏡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細針抽吸或trucut活檢)是首選的活檢方法。這種方法的穿刺針直徑小,因此穿刺導致腫瘤出血的風險極小。此外,從胃腸腔內進針,有效避免了經皮穿刺引起針道種植和腫瘤破潰導致腹腔播散轉移的情況。盡管取得的組織較少,但活檢陽性率高,診斷準確性可達90%以上。此外,部分胃GIST累及黏膜而形成潰瘍,在這種情況下可采取常規鉗取活檢,活檢陽性率也較高。內鏡鉗取活檢後的GIST出血較罕見,內鏡下注射收縮血管藥物通常可以有效止血。直腸中下段GIST可經直腸壁穿刺進行活檢,陽性率也極高。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適用於首診即為GIST合並腹腔或肝轉移的患者,以明確診斷而進行藥物治療。

1 2 3

關鍵字:胃腸間質瘤,腫瘤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