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調研結果分析
2009年、2011年及2014年三次調研項目的側重點有所不同。2009年主要針對《執業醫師法》、醫療糾紛、醫師維權、執業環境、醫學人文等進行;2011年主要圍繞執業環境、醫患關係、醫療糾紛、醫師工作壓力、醫師收入等進行;2014年則主要圍繞醫師平均每周工作時間、醫師健康狀況、醫師收入、醫師工作壓力、醫患關係、醫維基金等進行,三次調研的結果既有相同也有不同,現將三次調研綜合分析形成本報告。
(一)醫師執業環境
醫師的執業成本高、風險高、工作強度大是人們有目共睹的,醫師的執業環境問題應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2009年醫師執業狀況調研報告分析表明,在被調查的醫師中,認為醫師執業環境“良好”和“一般”的分別為7.44%、28.9%,而選擇“較差”和“極為惡劣”的則分別達到39.57%和24.04%。
2011年醫師執業狀況調研報告對執業環境統計結果顯示,近一半(48.51%)的醫務工作人員對當時的執業環境不滿意,而滿意的比例僅為19.02%。為了細化統計數據,2011年對調查問卷做了性別、職稱、醫院級別、所在地區等不同的分類統計。性別上,男性醫師(54.13%)明顯比女性醫師(43.13%)對執業環境不滿意。職稱上,級別越高對醫療執業環境不滿意比例逐級上升,其中正高級別醫務人員不滿意的比例最高,為55.47%。醫院級別上,一級醫院滿意程度較低,僅11.46%,還不到三級、二級醫院平均滿意率(19.84%)的三分之二;醫院所在地區上,鄉村醫院工作人員對執業環境的滿意度最低,其中不滿意的比例高達59.86%,滿意的比例僅為5.44%,滿意度還不到城市和縣城平均滿意度(18.04%)的三分之一。上述數據說明一級醫院、鄉村醫院這種級別較低醫院的醫療條件和醫師個人成就感不盡如人意,若不加大對基層和鄉村醫療機構的投入,基層醫務人員隊伍的穩定問題會影響醫療服務下沉目標的實現。
美國某報社舉辦過一次“在這世界上誰最快樂”有獎征文,排名第一的就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醫師。但如果中國的醫師幸福感比較令其滿意的話,願意再次選擇醫師為職業和願意子女選擇醫師為職業應當是一個指標。因此多次調研我們都把醫師是否希望自己的子女報考醫學院校作為一項指標。在2009年的調研中,醫師願意自己的子女報考醫學院校的占9.90%,而不願意的則為62.49%,隨子女意願的占28.11%。
在2011年調研中,醫師希望自己的子女從醫的醫師占6.83%,而不希望的則為78.01%,無所謂的為15.16%。
在2014年的調研中,醫師希望和非常希望自己的子女從醫的占15.69%,而不希望和絕不希望的占64.48%,無所謂的占14.7%。
附表1-1醫師希望自己的子女從醫的比例
年份 |
希望(%) |
不希望(%) |
無所謂(%) |
2009 |
9.90 |
62.49 |
28.11 |
2011 |
6.83 |
78.01 |
15.16 |
2014 |
15.69 |
64.48 |
14.7 |
χ2=186.728 P=0.000
由附表1-1三次調查結果可知,醫師希望自己子女從醫的比例均不高,三次比較經Kruskal Wallis H 秩和檢驗差異有顯著性(P=0.000),經兩兩比較三次調查之間均有顯著性(p<0.017),說明近年來,醫師們越來越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報考醫學院校。
附圖1-1:醫師不願意自己的子女報考醫學院校或從醫
附圖1-1為醫師不願意自己的子女報考醫學院校或從醫五次調查結果的比較。醫師不希望子女或親人從醫的比例2011年比2009年明顯升高,但2014年與2011年的數據相比不希望自己子女從醫的比例明顯下降但仍高達64.48%,這進一步印證了醫師對執業環境不滿意進而影響到職業成就感的評價,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醫師是健康衛士,有了穩定的醫師隊伍,才能保護人民的生命健康。我們希望社會采取各種措施提高醫師的執業安全感和榮譽感,隻有這樣健康中國才能有實現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