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膠質瘤診斷、治療及隨訪規範(上)

作者: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外科馬文斌 王任直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1-10-14

  關於神經係統腫瘤

  放射治療原則的敘述——歐洲ESMO 指南

  局部分割放射治療(總劑量60 Gy,每次分割劑量1.8~2.0 Gy,30~33次分割)是膠質瘤術後或活檢術後標準放療方案(循證醫學ⅠA級證據)。在放射劑量已達60 Gy後增加放射劑量並未顯示出其優勢。對於老年患者或一般條件不好的患者,快速低分割方案(如放射劑量40 Gy,15次分割)是經常考慮采用的(循證醫學ⅡB級證據)。

  隨機對照Ⅲ期臨床試驗(循證醫學ⅡB級證據)證實,給予70歲以上患者放射治療(總劑量50 Gy,每次分割劑量1.8 Gy,共28次分割)要優於單純支持治療。

  關於神經係統腫瘤

  放射治療原則的敘述——中國共識

  方式和方法

  ·建議術後2~4周左右盡快開始放療。

  ·強烈推薦常規分割(1.8~2.0 Gy/次,5次/周)6~10 MV的X線外照射。

  ·推薦的標準劑量60 Gy/30~33次。

  ·不推薦SRS(X-刀,γ-刀)作為惡性膠質瘤術後首選的治療方式。

  靶區的確定

  ·最初的臨床靶體積(CTV1)為T1加權像中了增強區域+FLAIR像/T2加權像的異常區域+外放2 cm。

  ·縮野推量時的CTV2 為T1 加權像腫瘤增強區域+外放2 cm。

  ·推薦三維適形放療(3D-CRT)或調強放療(IMRT)技術。

  ·推薦腫瘤局部放療。

  放/化療聯合

  ·對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BM)強烈推薦替莫唑胺(TMZ)75 mg/m2和放療同步,隨後行6 個周期的TMZ 輔助化療(參見GBM化療);

  ·對間變星形細胞瘤(AA)、間變少枝星形細胞瘤(AOA)推薦以上治療方案;

  ·MGMT低表達者獲益更多。

  假性進展

  ·假性進展是放療後出現的與治療相關的影像學變化,與腫瘤進展無關;

  ·TMZ同步放/化療後假性進展發生率增加,出現假性進展的時間提前;

  ·假性進展與複發鑒別困難,需特別關注。

  【解讀】

  腫瘤的放射治療源於1899年,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曆史,而現代放射治療學由放射物理學、放射生物學和臨床放射腫瘤學構成。

  放射治療機製、劑量及分布放射線作用於細胞後,其放射生物效應主要針對細胞膜和細胞核。前者表現為細胞膜的肽鍵斷裂、巰基發生氧化使膜蛋白結構受損。後者則為細胞放射損傷的主要目標,導致DNA堿基損傷,單鏈斷裂,雙鏈斷裂及交聯。

  在臨床應用放射治療時,放射治療的劑量及分布包括:①照射腫瘤的放射劑量要準確;②腫瘤區域照射劑量的分布要均勻;③盡量地提高腫瘤內的照射劑量,降低照射區的正常組織受量;④保護腫瘤周圍重要器官免受照射,至少不能使其接受超過耐受劑量的範圍。

1 2 3 4 5 6

關鍵字:惡性膠質瘤,指南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