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膠質瘤診斷、治療及隨訪規範(上)

作者: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外科馬文斌 王任直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1-10-14

  關於神經係統腫瘤

  放射治療原則的敘述——美國NCCN 指南

  低級別膠質瘤(Ⅰ/Ⅱ級)

  利用術前及術後MRI的FLAIR及T2相所顯示的異常區域,勾畫出放療中的大體腫瘤靶區(GTV),然後將GTV 放大成臨床靶區CTV(GTV並加其邊界以外1~2 cm),在放射治療中應對CTV予以45~54 Gy的放射劑量,每次分割量為1.8~2.0 Gy。

  室管膜瘤

  局部利用術前和術後MRI的T1增強相、FLAIR/T2相確定腫瘤病灶。利用術前腫瘤體積加上術後MRI的異常信號確定病灶所在解剖區域的GTV。對臨床靶區CTV應予以54.0~59.5 Gy 的放射劑量,每次分割量為1.8~2.0 Gy。

  全腦全脊柱對整個全腦和脊柱(至骶管硬膜囊底)予以36 Gy的放射劑量,每個分割量為1.8 Gy,之後予以脊柱病灶以45Gy的局部照射劑量。腦原發灶應接受54~59.5 Gy/每次分割1.8~2.0 Gy的放療處方。

  高級別膠質瘤(Ⅲ/Ⅳ級)

  利用術前和術後MRI 的T1 增強相、FLAIR/T2相確定腫瘤病灶大小。注意應包括可能含有腫瘤的解剖擴展區域。以腫瘤切除後殘腔+MRI 的T1 增強相所勾畫的GTV 以及外緣3 cm 為放射靶區CTV。另外,利用“ 縮野(shrinking field)”技術確定GTV1(FLAIR 相及T2 相所顯示的病灶區域),GTV2(手術切除後殘腔+T1增強相所顯示病灶區域)。GTV2應接受放射治療處方為54~60 Gy/每次分割1.8~2.0 Gy的放療處方。

  

  圖1 間變性室管膜瘤鏡下觀

  圖2 間變性少枝膠質星形細胞瘤鏡下觀

  圖3 膠質肉瘤鏡下觀

  圖4 膠質母細胞瘤鏡下觀

1 2 3 4 5 6

關鍵字:惡性膠質瘤,指南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