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痙攣症的治療

作者:雲鬆 譯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5-04-20

        嬰兒痙攣症對大多數常用抗生素耐藥,僅對ACTH、皮質類固醇、氨乙烯酸有效。最常用的治療藥物是ACTH,每日每劑20-40IU。低劑量ACTH與高劑量ACTH一樣有效。與其它藥劑相比,ACTH比口服皮質類固醇更加有效,若是考慮到將嚴重不良事件降至最低,推薦短期低劑量的治療,可以防止顱內出血、腦萎縮、庫欣綜合征、感染、體重增加以及高血壓。由 Fukui 等人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ACTH治療可因如下原因誘導部分癲癇發作:1)僅在ACTH治療中出現癲癇;2)腦電圖、MRI或SPECT顯示無新生癲癇病灶;3)與癲癇痙攣不同的癲癇。

        皮質類固醇同樣有效;潑尼鬆龍、皮質醇和地米鬆是常推薦藥物。與劑量相關的副作用包括高血壓、腦萎縮、心肌肥大、腎上腺皮質反應性降低,因此控製劑量可有效避免。盡管合成ACTH(促皮質素)比天然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對患者產生更嚴重的副作用,大多數作者報告到,定期服用不會有太大問題。

        自從1990年開始,在歐洲就在利用氨乙烯酸治療嬰兒痙攣症,由於結節性硬化,似乎該藥對痙攣治療高度有效,且相對副作用較少。大多數研究者認為苯二氮卓類藥物不如甾類藥物有效。

        另外一些藥物,包括丙戊酸,唑尼沙胺,非氨酯,拉莫三嗪,托吡酯,和酮源性飲食(KD),可幫助降低癲癇的發生率。因此,常在患者接受荷爾蒙治療與氨乙烯酸後給藥。在一項將氟桂利嗪作為補充治療的隨機對照試驗中,對於嬰兒痙攣症的認知結果,該藥未顯示出保護作用。

        對於包括嬰兒痙攣症在內的難治性癲癇,酮源性飲食(KD)是一種有效的療法。在一項研究中,17例嬰兒痙攣症患者接受KD治療。一個月後,35%的患者不再發生癲癇,在第3個月時,65%的患者不再發生癲癇。早期KD治療(在一周歲內接受)與氨乙烯酸和類固醇後KD治療有效。非氨酯在KD治療後應答率升高。

        在一項隨機對照臨床試驗中,新診斷為IS且之前未接受治療的60例患者接受0.5-1 mg/kg硝西泮每日三次治療,或每日早一次接受40 IU補充ACTH治療。隨著不斷的治療,在第6周時,63%的硝西泮組患者和30%ACTH患者獲得了最佳反應。該結果支持硝西泮比ACTH治療更加有效。在一項兩年內收錄莫桑比克第一國際兒童院的兒科神經內科60例2-24個月嬰兒的描述性研究中,基於臨床表現,80%的患者出現症狀,20%的患者屬於隱源性。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135273/

關鍵字:嬰兒痙攣症,治療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