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RI對曲妥珠單抗輔助治療乳腺癌患者的左房重構評價

作者:佚名 來源:MedSci梅斯 日期:22-04-12

對於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陽性的乳腺癌患者來說,如曲妥珠單抗等抗HER2治療在輔助治療和轉移性治療中都大大改善了生存率。然而,曲妥珠單抗的使用受到了心髒毒性的限製,從無症狀的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下降到有症狀的心力衰竭,特別是在與蒽環類藥物一起使用時心髒毒性會預先發生變化。當代指南建議在曲妥珠單抗治療期間和之後使用超聲心動圖或放射性核素心動圖(RNV)監測LVEF,但可檢測到的LVEF變化可能是心髒毒性的後期表現,常錯過了最佳的提示時期。 因此,為了優化我們的監測策略,需要對曲妥珠單抗的毒性機製有一個全麵的了解。與左心室相比,曲妥珠單抗對左心房(LA)的影響知之甚少。在普通人群和心血管疾病(包括心力衰竭和缺血性心髒病)中,LA的大小被認為是一個重要的預後因素。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接受化療或曲妥珠單抗治療的乳腺癌患者中,舒張功能的下降可能在明顯的收縮功能障礙之前。

心髒磁共振成像(CMR)是心腔定量評估的金標準技術,與超聲心動圖相比具有更高的可重複性和空間分辨率。 此外,與CMR相比,二維超聲心動圖會低估LA容積。近日,發表在EuropeanRadiology雜誌的一項研究利用CMR評估了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在曲妥珠單抗輔助治療期間和之後的LA重構情況,同時還評估了其與LV變化和相關心髒生物標誌物的關係,進一步探索可能介導LA重構的病理生理因素。

在本項前瞻性的雙中心縱向研究中,41名患有HER2陽性乳腺癌的婦女除了接受標準化療外,還接受了12個月的曲妥珠單抗輔助治療。在開始使用曲妥珠單抗後的基線、6、12和18個月進行了連續的CMR檢查。采用線性混合模型來評估縱向變化。

在41名女性中(平均年齡52±11[SD]歲;56%接受了蒽環類藥物),一名患者出現了曲妥珠單抗引起的心髒毒性(TIC),曲妥珠單抗因此中斷了一個周期。平均基線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為68.0±5.9%,LA射血分數(LAEF)為66.0±6.6%。與基線相比,LAEF在6個月(62.7±5.7%,p=0.027)和12個月(62.2±6.1%,p=0.003)時明顯下降,而指數化LA最小容積(LAmin)在12個月時明顯增加(11.6±4.9 ml/m2vs 13.8±4.5 ml/m2,p=0.002)。在18個月時,所有與基線相比的變化都不再顯著。從基線到6個月,LAEF的變化與LVEF的變化相關(Spearman's r = 0.41,p = 0.014)。在時間和蒽環類藥物的使用之間沒有檢測到LA參數的顯著交互作用(所有p>0.10)。

圖18個月內平均(A)左心房射血分數、(B)左心房最大體積指數和(C)左心房最小體積指數的時間趨勢(n = 41)

在本項關於曲妥珠單抗治療的乳腺癌患者的前瞻性隊列研究中,治療開始後,LAEF有小幅但顯著的亞臨床下降,LAmin有一定增加,治療停止後6個月恢複到基線。這些發現使人們了解到在明顯的TIC發展之前的結構和功能變化,並強調了CMR在乳腺癌患者未來研究和臨床應用中的價值。

原文出處:

Flora Huang,Christine Brezden-Masley,Kelvin K W Chan,,et al.Evaluation of left atrial remodeling using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adjuvant trastuzumab.DOI:10.1007/s00330-021-08466-9

關鍵字:左房重構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