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趨於年輕化 科學識別疼痛信號

作者:張馨心 來源:新華網 日期:19-09-18

        “急性心梗發病急、病情進展快、臨床致死率高,是嚴重威脅著社會,特別是廣大中老年人的重大健康問題。”近日,在新華網“健康大講堂”上,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心血管內科首席專家、主任醫師傅向華介紹,“近年來,我國急性心梗的發病率呈直線上升趨勢,而且發病人口相對趨於年輕化。在過去,40歲以前的心梗患者相對少一些,現在30歲,甚至20歲的急性心梗患者也經常可以見到。”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地識別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狀?傅向華表示,急性心梗以胸痛作為主要症狀表現,特別是中老年人,對於胸痛要高度重視。心肌梗死是急性的缺血性心肌壞死過程,臨床表現為缺血性心痛,也就是常說的心絞痛,這種疼痛超過20分鍾,可能就要發展成為心肌梗死了。因此,大家要提高對心絞痛的認識。一般來說,這種疼痛會由一個中心放射到三個部位,即胸骨中上段疼痛,放射到左手和前臂尺側。有的人胸前區也不舒服,有的人放射到後背,也有表現為下頜區域。下頜到劍突區域有一種特別難受的壓迫感、緊縮感、窒息感,有的人感覺像被堵住脖子一樣。

        傅向華強調,急性心梗雖然很急很重,但是救得早就救得好。在急性心梗早期呼叫120救治是非常重要的,每個家庭、每個單位、每個人都要有這種互動的急救意識。對於救治而言,如果在120分鍾之內對患者進行救治,救治效果和死亡率會相對較低,救治成功以後,對病人的個人恢複能力和個人自理能力是很好的。

        對於急性心梗疾病易發人群,傅向華介紹,第一,從年齡分布來說,40歲以後及中老年人是高發人群;第二,從區域分布來說,我國寒冷地帶相對發病率更高一些,因此北方發病趨勢高於南方;第三,急性心梗與遺傳因素有關,假如直係血親當中在50歲或者更早年齡出現過心肌梗死,有這樣的家族史的人群就要高度重視,及早進行預防;第四,一些容易發生冠心病的基礎疾病也需要注意,例如糖尿病、高脂血、高血壓等;第五,一些容易高度緊張、長期負荷的工作,以及熬夜、重度吸煙、長期飲酒、不愛運動、肥胖、飲食不健康、心理壓力大的人群,也容易發生冠心病,甚至發生急性心梗以及猝死的情況。總體而言,環境、飲食、生活習慣等越處於不良狀態的人群,易患病因素越高。

        另外,傅向華提醒,冷暖、溫度巨變的時候容易發生心梗。急性心梗的中心環節就是血凝塊、血栓堵住了血管,使心肌失去了血液供給。人在遇冷的情況下,心髒血管容易收縮痙攣,使我們的供血發生障礙,同時也容易發生血栓。所以在寒冷季節或者冷熱突然變換的季節,以及三伏天、三九天裏,包括遊泳、吃雪糕、飲用冰啤酒,都會使血管痙攣,都更容易導致急性心梗的發生。另外,大喜大悲、暴怒等情緒嚴重波動時,也易引起交感神經的高度興奮,形成相對應的血管痙攣。

關鍵字:急性心梗,疼痛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