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礙診斷標準修訂中的爭議與建議

  在過去一年裏,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Ⅴ)的修訂工作一直是臨床精神科醫師共同關注的焦點。圍繞修訂工作的爭議不斷,建議也層出不窮。
    觀點一:DSM-Ⅴ應大改
    許多醫師都希望DSM-Ⅴ能有巨大修改,例如建議刪除精神分裂症的部分亞型、進一步準確區分雙相情感障礙的亞型等。
     觀點二:修訂提議問題多
     然而,部分學者也對DSM-Ⅴ的修訂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① 每項修訂提議並無嚴格有效的循證醫學證據的支持;② 未能考慮所有可能的風險和影響效果;③ 現場試驗的方法並不能為DSM-Ⅴ的修訂提供有用的信息。
[詳細]

抗抑鬱有了新指南和新藥

  抗抑鬱指南“升級”獲新版本 雖然第三版抑鬱症治療指南發布於2010年10月,但卻是在2011年開始被廣泛應用於臨床診療。該版指南是繼2000年第二版抑鬱症指南發表後10年來的再次更新。在第二版基礎上,新版指南增加了最新的循證證據和治療觀念,總結了抑鬱症治療的具體方法,並提出了10條治療建議(表)。
     這些建議貫穿了抑鬱症治療的急性期、鞏固期、維持期和停藥期,除對各項建議進行詳細闡述外,還增加了“與其他專科醫師協調患者治療方案”及“評估對治療效果”兩項建議,這對臨床治療具重要指導意義。
     新藥全新機製抗抑鬱 與以往單純通過單胺能機製發揮作用的抗抑鬱藥不同,於2011年正式進入我國市場的阿戈美拉汀既有5-羥色胺2C(5-HT2c)拮抗作用,又有褪黑素能激動劑的作用,從而成為首個兼有非單胺能作用機製的新型抗抑鬱藥。[詳細]

精神分裂症影像學研究進展

     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多個腦區異常 結構磁共振成像技術、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以及彌散張量成像技術的廣泛應用,使人們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額葉和顳葉的結構和功能存在異常。但遺憾的是,神經影像學的發現幾乎不能重複,這就使得這類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受到質疑。於是,研究者們改變了將精神分裂症患者僅與健康對照進行比較的研究策略,而是將不同亞型的患者、患者親屬和健康對照相比較,並采用多模態相結合等方法來尋找精神分裂症的可能生物學特征。
    經調整策略,研究者們發現,首發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灰質體積減少的主要腦區大致相似,主要為前扣帶、左顳上回、左顳葉內側、雙側額下回、海馬和海馬旁回、右額中回。但慢性患者腦灰質體積減少更顯著,且範圍更大(還包括島葉、丘腦、雙側額葉內側、左額中回、右顳上回和右顳葉內側)。雖然目前還無法確定這些腦區的改變是精神分裂症的病因還是伴發的病理改變,但這已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多個腦區的異常。[詳細]

■小結

  雖然在DSM-V的修訂過程中存在爭議,但希望最終的版本能在改變精神疾病診斷率過高及藥物過度使用的現狀上起到積極作用。新的抑鬱治療指南的應用和抗抑鬱新藥的上市,使得抑鬱症研究領域再次充滿機遇和挑戰。神經影像學技術為探索精神分裂症神經生物病理性機製開辟了一條有價值的新途徑。

主頁 | 廣告條款 | 法律顧問 | 聯係我們 | 版權聲明 | 關於我們 | 誠聘英才 |
copyright©中國醫學論壇報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040853號
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審核同意書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