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進展

新型溶藥器對減少靜脈藥物配置中不溶性微粒的研究

近日,河北大學附屬醫院靜脈藥物調配中心王曉紅、崔秀彥、李紅娜等人共同發表論文,旨在探討靜脈藥物配置的最佳方法,減少靜脈輸液、靜脈注射時不溶性微粒進入體內。研究指出,采用新型溶藥器進行藥物配置能明顯減少不溶性微粒的產生,具有無液體滴漏、操作方便等優點。該文發表在2012年第10期《護士進修雜誌》上。[詳細]

參麥注射劑配伍後在不同溫度和時間下的微粒變化研究

日前,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曹豔君、康玉斌、楊麗麗等人共同發表論文,旨在考察不同溫度,不同時間下參麥注射液配伍後微粒的變化。研究指出,參麥注射液配伍後微粒較多,對於心髒術後尤其是有肺動脈高壓的病人,可使用輸液加溫袋將液體加溫至32~35℃輸液以減少微粒數。該文發表在2012年第8期《海峽藥學》雜誌上。[詳細]

雙接頭過濾輸液器的研製及其應用價值

近日,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人民醫院普外科薑玉、王舒、郭菊香共同發表論文,旨在研製一種科學、安全的輸液裝置,並探討其臨床應用價值。研究指出,雙接頭過濾輸液器在濾除輸液微粒、減少靜脈注射的不良反應等方麵明顯優於傳統輸液器,具有保證病人安全、減輕病人痛苦的作用,值得在臨床上推廣。該文發表在2012年第5期《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上。[詳細]

直立式聚丙烯輸液袋比聚氯乙烯輸液袋更易產生微粒

日前,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吳曉荷、趙夢丹共同發表論文,旨在研究靜脈輸液中添加藥物後其不溶性微粒數量的變化情況及其影響因素,為臨床合理配製輸液提供依據。研究指出,輸液中添加的藥品種類越多,微粒汙染越嚴重;直立式聚丙烯輸液袋比聚氯乙烯輸液袋更易產生微粒。該文發表在2012年第2期《藥學進展》上。[詳細]

輸液微粒種類及其危害的研究現狀

輸液微粒是指輸入液體中的非代謝性顆粒雜質,其直徑在1 μm~15 μm者占多數,少數可在50 μm~300 μm。1955年,Bruning根據201例實驗結果首先提出纖維在輸液過程中進入人體會造成肺部肉芽腫。隨後,針對輸液微粒可能造成危害的各種研究不斷。我國同仁醫院在1997年,通過臨床病例證明:微粒超標可直接導致病人在半小時內死亡。有報道,在2003年對1例曾進行40 L輸液的病人研究發現,其肺部有5 000多個肉芽腫。由此可見,輸液微粒不但廣泛存在而且危害巨大。目前有關輸液微粒的已經研究比較廣泛,而且也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詳細]
  專題鏈接
主頁 | 廣告條款 | 法律顧問 | 聯係我們 | 版權聲明 | 關於我們 | 誠聘英才 |
copyright©中國醫學論壇報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040853號
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審核同意書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