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體腸道菌基因組研究取得進展
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刊登研究報告說,國際科研團隊聯手對人類腸道中的細菌進行了一次“基因普查”,發現這些細菌整體擁有比人類自身大得多的基因組,相關結果有助於對腸道疾病進行研究和治療。
來源:新華網 2010-03-23 -
針對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缺陷 盡早開始有效聯合治療
Banting(班廷)獎是美國糖尿病學會(ADA)為鼓勵在糖尿病發病機製研究、臨床治療和預防等領域作出巨大貢獻的學者而設立的最高科學獎項。2008年第68屆ADA年會上,Banting獎被授予...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2010-03-23 -
肌氨酸:比PSA更好的前列腺癌標誌物
美國密歇根大學安阿伯分校辛萊岩等發表在2009年2月12日《自然》雜誌(Nature 2009, 457: 910)上的研究稱,一種名為肌氨酸(sarcosine,亦名N-甲基甘氨酸,甘氨酸的...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2010-03-23 -
多能幹細胞可來自吸脂術提取物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從肥胖成人患者的吸脂術新鮮提取物中可分離出人類脂肪幹細胞(hASC),進一步培養可得到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2010-03-23 -
HIV的毒力在增加
美國學者發現,從1985-2007年,美國HIV感染者診斷時的初始CD4+細胞數降低了,提示病毒的毒力更強了。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2010-03-23 -
科學家發現胰島素耐受及2型糖尿病發生新機製
本報訊(記者胡德榮)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裴鋼院士領銜的研究組,發現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體內β休止蛋白2(β-arrestin2)表達顯著下調,揭示了胰島素耐受及2型糖尿病發生的一種新機製...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2010-03-23 -
2009年諾貝爾醫學獎授予端粒酶發現者
10月5日諾貝爾基金會官方網站消息,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三位美國科學家,因他們在端粒和端粒酶保護染色體研究方麵的發現而榮獲本年度諾貝爾醫學獎,該研究對癌症和衰老研究有重要意義。
來源:醫學論壇網 2010-03-23 -
青少年雙相譜係障礙的發作特征闡明
美國的一項研究顯示,青少年雙相譜係障礙的特征是亞綜合征間斷發作且頻率較低,發作時以抑鬱、混合症狀和快速情緒改變為主。結果發現,81.5%患者在發病後2.5年內恢複正常,但其中62.5%患者在隨...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2010-03-23 -
免疫型複發性流產的發病機製及診治研究獲200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林其德教授領銜的課題組,以外周係統免疫―母胎界麵局部免疫微環境研究為重點,深入研究複發性流產(RSA)的免疫發病機製,建立係統的RSA病因篩查流程和臨床分類分型的...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2010-03-23 -
流感病毒基因的“致命組合”
近日,美籍日裔科學家川岡(Kawaoka)報告,含有1918年病毒RNA聚合酶複合物基因(PA、PB1和PB2)和核蛋白基因(NP)是當年病毒致命的原因。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2010-03-23 -
海洋生物活性肽的功能
自上世紀60年代人們開始了對現代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的研究,迄今為止已發現具有重要生理及藥理活性的化合物2000多種。 文獻報告,海洋生物活性肽具有抗腫瘤活性、抗菌和抗病毒活性、抗高血壓活性、抗...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2010-03-23 -
基礎研究:低溫促進小鼠脂肪代謝等二則
低溫促進小鼠脂肪代謝瑞典卡羅琳斯卡研究所的一項小鼠試驗證實,低溫可以使小鼠脂肪組織生長出更多血管,從而代謝更多體內脂肪。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2010-03-23 -
與血培養相比PCR檢測對膿毒症患者或更有價值
德國學者研究發現,即便血培養(BC)結果陰性,以聚合酶鏈反應(PCR)為基礎的病原體檢測結果仍與疾病嚴重程度相關,這提示血流中存在微生物DNA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2010-02-28 -
靶向納米粒子給藥係統有望用於治療癌症
美國研究人員最近研製出了一種靶向納米粒子給藥係統,可以黏附在動脈內壁上緩慢釋放藥物,從而治療動脈硬化症及其他心血管炎症。研究人員說,這一係統將來有望成為藥物支架的補充或替代物。
來源:新華網 201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