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磊石院士談重症狼瘡腎炎多靶點治療

作者:本報記者 劉暢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09-01-01

  2008年10月《美國腎髒病學會雜誌》發表的一篇關於多靶點療法治療重症狼瘡性腎炎(LN)的文章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關注。該療法被美國腎髒病學會評價為“國際腎髒病學界一項推動當代腎髒病學發展的卓越成果”。嗎替麥考酚酯(MMF)治療LN的效果與副作用問題也正成為國內腎科醫師關注的熱點。為此,本報記者采訪了該療法主要研究者、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全軍腎髒病研究所(以下簡稱全軍腎髒病研究所)所長黎磊石院士。

舉步維艱:重症LN治療現狀

  黎院士介紹,係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常見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80%的患者有腎髒損害。可根據LN 免疫病理不同表現分為6 種類型,其中Ⅳ 型、Ⅲ+Ⅴ 型、Ⅳ+Ⅴ 型治療緩解率低,預後不佳,被稱為“ 重型LN”。

  上世紀50 年代,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微小病變腎病綜合征取得成功,開辟了腎小球疾病免疫抑製治療的新紀元。此後,環磷酰胺、硫唑嘌呤、環孢素等相繼進入臨床。

  但傳統的重症LN治療策略以單藥為主,總體療效不滿意,不良反應多。

瑕不掩瑜:把握劑量是關鍵

  當談到近期有報告應用MMF導致LN 患者發生致死性肺炎時,黎院士強調,任何一種免疫抑製藥物都具有抑製正常免疫功能並誘發感染的可能,MMF也不例外。

  關鍵要根據患者病情、體質掌握適當劑量,必要時作血藥濃度監測。同時在治療過程中嚴密監測患者的免疫功能,特別是外周血淋巴細胞計數。當CD4+細胞低於200 個/μl 時適當減少藥量。

  對於免疫力偏低而又必須應用MMF治療的患者,可以考慮加用口服更昔洛韋以預防巨細胞病毒(CMV)感染。

舉一反三:多靶點療法淵源與療效

  黎院士在長達20年的臨床研究中認識到,移植腎血管性排斥反應與重型LN病變有許多相近之處。在腎移植領域,免疫抑製劑聯合療法使急性排斥反應發生率不斷下降,並達到令人滿意的臨床效果。在治療LN 時,有可能借用移植抗排斥的經驗。

  在黎院士和劉誌紅院士帶領下,全軍腎髒病研究所的研究者進行了針對抗排斥藥物治療LN作用的基礎與臨床探索。他們首先在國內倡導試用MMF治療LN 並獲得成功,在此基礎上又提出應用不同靶點的多種免疫抑製劑聯合治療重症LN的理念。

  多靶點療法的突出特點是數種免疫抑製劑[腎上腺皮質激素+MMF+他克莫司(FK506)] 並用。每種藥物的劑量隻有常規量的1/2,副作用也相應下降。由於藥物協同作用,仍能保持足夠藥物濃度並提高療效。

  在5年研究期間,研究者將多靶點治療方案與傳統靜脈環磷酰胺衝擊療法進行了比較。40例重型LN患者在治療9個月後,多靶點治療組臨床完全緩解率達65%,而傳統療法組僅為15%。與傳統方法相比,多靶點治療方案療效提高4 倍,藥物劑量明顯減少,副作用減輕。

潛力無限:靶點療法推廣與前景

  在應用多靶點療法治療重型LN取得階段性勝利後,研究者重回原點,開始思考多靶點療法能否推廣到其他難治性腎病的治療。

  IgA腎病是一組具有相同免疫病理特征的多病因慢性腎小球疾病,發病率約占慢性腎病的40%。以蛋白尿為主的IgA腎病尚無國際公認的標準治療方法。雖然將多靶點療法用於IgA腎病尚處於臨床試驗階段,但黎院士表示,已有跡象表明,多靶點療法對於IgA腎病的某些類型有良好的治療前景。

  全軍腎髒病研究所還嚐試將多靶點療法推廣應用於其他難治性腎炎,如係統性小血管炎導致的各種腎小球損害性疾病,均收到預期效果。黎院士強調,醫學發展基於臨床創新思維及嚴謹的醫學證據。多靶點療法在難治性腎病中的推廣還需要進一步的臨床研究,並通過長期隨訪加以驗證,這也是全軍腎髒病研究所今後工作的方向之一。

  黎院士對於LN治療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靶點表現出濃厚興趣。他指出,Th1、Th2、B細胞和T調節細胞是探索未來LN 治療的潛在靶點。目前,全軍腎髒病研究所對這些潛在的靶點已積累了一定的動物實驗數據,正在努力進行臨床探索。

黎磊石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著名腎髒病學家,中華腎髒病學會及亞太地區腎髒病學會創始人之一。

  現任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全軍腎髒病研究所所長,南京大學教授。美國布朗(Brown)大學醫學院客座教授,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首席科學家,華中科技大學榮譽教授,第二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客座教授。

  長期擔任解放軍醫學雜誌、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中華內科雜誌和中華腎髒病等雜誌副主編。創辦了《腎髒病與透析腎移植雜誌》。

  1990 年當選國際腎髒病學會理事,1994年首批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被香港內科學院授予“ 榮譽院士”稱號。2003年被國際腎髒病學會授予“終身榮譽會員”稱號。

關鍵字:狼瘡腎炎,多靶點療法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