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統性紅斑狼瘡發病研究新進展

作者: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穆榮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0-08-06

  病因和發病機製 

  希臘學者斯塔格斯(Stagakis)等發現,在係統性紅斑狼瘡(SLE)患者異常表達的27種微小RNA(miRNA)中,miR-21的表達升高最顯著,且與疾病活動度相關。活化T細胞的miR-21表達升高,拮抗SLE T細胞的miR-21表達可抑製T細胞的增殖,增加其目的基因PDCD4表達,抑製白介素(IL)-10和膜表麵CD40配體(CD40L)產生。更重要的是,拮抗SLE T細胞的miR-21表達可降低其將B細胞誘導分化為CD19+CD38+IgD-漿細胞的能力。 

  基裏亞基季斯(Kyriakidis)報告,Ro/La抗原的SLE相關表位是其三維結構被hY1RNA遮蔽後的隱性表位,不同於在幹燥綜合征中自身抗體可與Ro/La核糖核蛋白(RNP)結構直接結合的方式。意大利學者阿魯諾(Alunno)等發現,CD4+GITR+CD25-T細胞是一種調節性T細胞亞群。在SLE患者中,CD25highCD4+細胞減少,而CD25-GITRhighCD4+細胞增多。檢測GITR單一標誌即可識別SLE的抑製型細胞亞群。 

  幹擾素調節因子5(IRF-5)的基因多態性與SLE的發生有強相關性,但其在SLE發病中的生物學作用尚未得到驗證。裏謝(Richez)等將IRF-5缺陷小鼠與狼瘡易感鼠係C57BL/6FcγRⅡB-/- Yaa回交,得到irf5+/+RⅡYaa、irf5+/-RⅡYaa和irf5-/-RⅡYaa三種鼠係。同樣方法,將Ⅰ型幹擾素(INF)-α受體(INFAR1)缺陷小鼠與C57BL/6FcγRⅡB-/-Yaa回交,產生INFAR1+/+RⅡYaa和INFAR1-/-RⅡYaa鼠係。在小鼠5月齡時將其與C57BL/6野生鼠比較發現,irf5+/+RⅡYaa小鼠出現明顯淋巴結腫大和增殖性腎炎,並產生很高滴度的抗核抗體(ANA),包括抗小核糖核蛋白(SmRNP)抗體和抗雙鏈DNA(dsDNA)抗體等,而irf5-/-RⅡYaa小鼠和irf5+/-RⅡYaa小鼠與野生型鼠無顯著性差異。irf5+/+RⅡYaa小鼠的平均壽命為27周,而超過90%的irf5-/-RⅡYaa小鼠在40周時依然存活。與上述情況不同,INFAR1+/+RⅡYaa與INFAR1-/-RⅡYaa鼠係在脾腫大程度、腎病狀況以及ANA水平方麵均相近,但INFAR1-/-RⅡYaa鼠係的壽命仍較短。該研究證實,IRF-5在SLE的發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除Ⅰ型INF-α途徑外仍存在其他發病機製。發生SLE時機體須具備一定水平的IRF-5,因此IRF-5是重要的治療靶點。 

  相關檢查 

  德國學者亞曆山大(Alexander)等發現,在進行幹細胞移植預處理時,抗dsDNA抗體消失和保護性抗體滴度下降提示免疫清除成功,出現ANA和CD4+T細胞受體(TCR) Vβ亞群的變化提示狼瘡複發。 

  荷蘭學者科恩(Cohen)等在對83例患者的86個胎盤行免疫組化染色後進行分析,結果發現補體活化標誌C4d在胎盤表達提示妊娠預後不良。胎盤C4d沉積與抗磷脂綜合征(P<0.001)和染色體異常所致胎兒宮內死亡(P<0.005)存在相關性。在正常妊娠組未見胎盤C4d沉積,提示抗體介導的免疫反應參與了胎兒宮內死亡的病理妊娠過程。 

關鍵字:eular,係統性紅斑狼瘡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