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患者應接受早期治療

作者: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孫琳 趙金霞 整理 劉湘源 審校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0-10-18

  2010年9月18-19日,由北京大學醫學部主辦的“第二屆類風濕關節炎國際論壇”於北京召開。論壇邀請近20位國內外知名風濕病及免疫學專家,就類風濕關節炎發病的分子機製、診斷及治療規範的最新進展情況進行了學術報告。

  演講者: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 福斯特(Furst)

  RA患者,早期治療是關鍵 

  類風濕關節炎(RA)患者早期即可出現關節破壞。研究顯示,在發病2年內,近93%的患者會出現放射學改變;在起病4個月內,磁共振成像(MRI)即可檢測到關節和骨破壞。 

  與發病後第2和3年相比,RA患者在發病第1年內的受累關節侵蝕破壞速度明顯較快,且約1/3的患者在發病2年內即喪失勞動能力。因此,疾病早期(不可逆轉損傷發生前)積極治療、控製炎症反應非常重要。 

  一項納入20例極早期治療[症狀出現3個月左右即開始應用緩解病情抗風濕藥(DMARD)]和20例次早期治療患者(症狀出現12個月左右開始應用DMARD)、隨訪36個月的病例對照研究顯示,前者治療3個月後關節疾病活動性評分(DAS 28)明顯改善,且保持該趨勢至觀察結束;在研究結束時,前者DAS 28評分改善情況、美國風濕病學會RA臨床改善20%、50%和70%標準(ACR 20、50和70)均較後者明顯占優,放射學改變(以拉爾森評分表示)明顯減慢。 

  可見,RA治療越早開始越好,尤其對於具預後不良因素的患者。 

  抗CCP抗體,影像學進展最強預測指標 

  敘韋森(Syversen)等對238例RA患者隨訪10年,其中125例同時收集了基線及隨訪10年時的雙手X線片,分析各種RA指標和影像學進展間情況。 

  結果顯示,抗環瓜氨酸肽(CCP)抗體對影像學進展預測價值最高[比值比(OR)為4.0],抗體陽性(不論滴度高低)較陰性患者更易出現影像學進展(OR分別為2.6和9.9);女性、血沉快和免疫球蛋白(Ig)M型類風濕因子(RF)陽性的預測價值次之(OR分別為3.3、3.2和3.1),四項指標結合預測價值更高。 

  據不同病情,選不同治療方案 

  DMARD 僅用一種DMARD的治療方案適用於早期、輕度和無預後不良因素的RA患者,而對於中重度、有預後不良因素的RA患者,應聯合應用多種DMARD或生物製劑。 

  對於疾病活動、有預後不良因素且無法使用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TNFi)或其他生物製劑的患者,應在充分考慮藥物作用機製、藥代動力學及副作用後,合理選擇DMARD聯用。 

  喬伊(Choy)等就評估聯合DMARD治療對RA療效及安全性的53項隨機對照試驗進行了薈萃分析,結果顯示,聯合用藥的療效明顯優於單藥治療,但不良反應也相應增加。其中,甲氨蝶呤(MTX)+柳氮磺吡啶、MTX+羥氯喹或MTX+TNFi的療效/毒性比較好。 

  甲氨蝶呤 一項為期30個月、以110例未分化關節炎(UA)患者為研究對象的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顯示,MTX組和安慰劑組從UA進展至RA比例分別為22/55例(40%)和29/55例(53%),且前者達到RA(1987年ACR標準)時間更晚,出現影像學進展患者更少。 

  因此,對於UA患者, MTX可作為延緩病情進展的首選藥物。 

  瑞典一項研究顯示,對於MTX療效不佳的早期RA,加用TNFi療效明顯優於加用傳統DMARD,且不良反應相當。 

  激素 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顯示,與安慰劑相比,激素能明顯延緩關節破壞進展,但在停藥後此作用消失,且其可引起骨質疏鬆、糖尿病、高血壓和電解質紊亂等不良反應。因此,激素僅適於短期而非長期使用。 

關鍵字:類風濕關節炎,RA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