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哢哢”響?出現這些症狀一定要重視

作者:邵逸夫醫院 來源:邵逸夫醫院 日期:23-02-17

日常生活中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曆

起身或蹲下的時候

膝蓋會發出“哢”的一聲

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是膝蓋病變的信號嗎?

膝蓋哢哢響是怎麼回事?

很多人都經曆過膝關節哢哢作響這件事,也就是膝關節出現彈響。這種彈響與膝關節組織結構之間相互摩擦有關,也與膝關節腔壓力改變有關,既可能是正常的生理表現(生理性彈響),也可能是膝關節疾病甚至損傷的征兆(病理性)。

如何判斷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

生理性彈響

主要在關節突然受拉時發生。關節腔自身具有負壓來維持關節的相對穩定,在靜止的時候這種負壓環境是穩定的,當關節突然受到牽拉力時,關節腔穩定的負壓沒來得及改變,牽拉力大於關節腔的負壓,關節腔內會像突然刮風一樣出現氣體擴散而出現清脆的響聲。

這種彈響發生於關節在靜止的條件下瞬間受力,而且並不會持續,且響後有輕鬆感,因為響了以後關節腔內的負壓再次達到了平衡穩定。

病理性彈響

主要是由於關節結構的非正常摩擦造成。由於關節的老化、退變,關節結構出現磨損,骨質增生,與關節軟組織形成撞擊等等,它的特點是彈響與活動有關,可能會持續地響,有碾壓的聲音,往往伴隨著疼痛甚至關節卡壓影響活動。

還有一種響聲與膝關節韌帶急性斷裂有關,多發生於劇烈運動時膝關節瞬間急性扭傷造成前交叉韌帶的急性斷裂。此外,籃球運動時急劇彈跳的跟腱斷裂也會出現這種撕裂的響聲。

膝關節病變還有哪些表現?

膝關節由股骨和脛骨之間的半月板,髕骨,以及膝關節的軟組織(關節囊、交叉韌帶)構成。

這些結構出現病變都可能會造成膝關節的疼痛及活動受限,當然也有各自的特點,例如:

膝骨關節炎

主要是因為膝關節軟骨磨損、剝脫造成,多發生於老年人,活動後會疼痛加重,病程很長,並逐漸加重,常合並關節的畸形,即O型腿、X型腿。

半月板撕裂

多伴有膝關節的扭傷史,表現為關節突然像被卡住了一樣。

類風濕關節炎

主要表現為掌指關節和近端指間關節的僵硬、疼痛,特別在晨起後十分明顯,而活動後這種僵硬疼痛會有所改善,且多有家族史。保護膝關節,記好這4點!

首先建議及時就醫明確情況,在醫生指導下治療。同時,生活中還可在飲食、運動等方麵做適當調整。

注重蛋白質、鈣等的補充

攝入富含蛋白質、膠原蛋白、異黃酮的食物,如大豆、雞蛋、魚蝦、牛奶等,補充鈣質和雌激素,有益於保護骨骼關節。

不久坐

不建議久坐,以免加重下肢腫脹、膝關節僵硬等。

減少這些運動

生活中盡量避免半蹲、深蹲動作,足球、籃球、羽毛球等需要膝關節急停、急轉的運動,以及爬樓梯、上下山等鍛煉,以減少膝關節負重和軟骨磨損。

常做4個保健動作

膝關節是人體很容易發生病變損傷的關節,尤其到了老年,可能出現多種膝關節不適,除了選擇遊泳、騎車、散步等對膝關節損傷不大的運動,還可以居家練習一些保健動作。

坐位伸膝

坐在椅子上,雙腳平放地麵,先慢慢伸直一側膝關節,保持直腿姿勢5~10秒再緩緩放下,雙腿交替練習10~20次。

俯臥屈膝

趴在床麵,手臂交叉墊在額頭下,逐漸抬起小腿,盡量靠近臀部,保持屈膝姿勢5~10秒再慢慢放下,雙腿交替練習10~20次。

拍膝四周

坐於椅麵,雙腳平放地麵,膝關節自然屈曲,兩手半握拳,以適當力度在膝蓋四周輕輕拍打50次左右。

按揉髕骨

保持上述坐姿,將雙手掌心放在髕骨上,五指微張開緊貼在髕骨四周,均勻和緩按揉髕骨20~40次。

特別強調:

老人保護膝關節確實需要減少有損傷的運動,但並非完全不運動,否則會增加關節粘連的風險。適當的關節活動能夠促進關節腔分泌潤滑液,也有助於鍛煉關節周圍的肌肉,更好地保護膝關節。

關鍵字:類風濕關節炎,膝骨關節炎,半月板撕裂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