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新聞發布會消息,4月中旬以來,我國疫情整體呈持續波動下降態勢,「五一」假期期間全國疫情形勢總體平穩,4月30日至5月5日,全國日均新增報告感染者近5800餘例,較高峰期下降80%。
4月26日,上海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信息,奧密克戎變異株隱匿性強,尤其是無症狀感染者比例高,在上海市的疫情中,無症狀感染者的比例達到了90%左右,以近10天公布的數據為例,高的有93%,低的也有85%,而即便是有症狀的病例,其症狀也相對較輕,主要是流鼻涕、打噴嚏、喉嚨痛等,患者往往會誤以為這是普通感冒或者是季節性流感,而導致未及時就醫,這也會使得在疫情的早期,醫療機構能夠及時發現的病例數大幅減少,甚至是較長時間後才會發現疫情,即容易造成隱匿性傳播。
以上情況讓醫院院感防控麵臨巨大壓力。有報道說,奧密克戎疫情中,即便醫務人員穿上三級防護服,依然有被感染的可能;一些醫技科室也出現了陽性病例。完全避免院感已成為一項極為困難的任務。作為治病救人的重點場所,醫院如何進一步提高風險意識?院感防控工作如何抓緊抓實抓細?如何降低新冠病毒在醫院內的傳播風險?
為此,近日記者采訪了著名傳染病專家、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盧洪洲教授,聽聽他對奧密克戎下的院感防控提出了哪些建議。
記者:奧密克戎疫情下,病例增長迅速,國內一些地區的發熱門診,是否沒有起到應有作用?
盧洪洲:在傳染病患者的甄別中,發熱門診發揮著非常重要的“哨點”作用。在本次新冠疫情防控過程中,按照要求,發熱門診接診的是有流行病學史或有新冠十大症狀之一的患者,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地方的本土病例都是分診到發熱門診中發現的。但也有一些醫療機構中出現的新冠病例並沒有經過發熱門診,這可能跟預檢分診的能力有關,也有可能是一些就診患者沒有準確描述自己的臨床症狀,或者在感染新冠病毒的很早期,患者並沒有症狀。尤其是,從醫院收治的奧密克戎變異株患者來看,很多都是無症狀感染者。因此,不能否認發熱門診的作用。
記者:有報道說,這輪疫情中,穿上三級防護服,依然有被感染的可能;一些醫技科室也出現了陽性病例,為什麼?
盧洪洲:醫院對某一傳染病定防護級別的時候,主要根據的是傳染病的傳播途徑。例如,我們明確知道新冠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是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經氣溶膠傳播、接觸被汙染的物品後也有可能傳播。那麼,我們的防護措施就是保護好呼吸道、避免與感染病毒的人或物品在沒有防護的情況下密切接觸。醫務人員在隔離病區工作的時候,一般是二級防護,隻有在執行暴露風險很高,如有創操作、手術、對依從性差的兒童診療的時候,才是三級防護。所以三級防護的情況並不普遍。
與新冠病毒感染確診患者密切接觸的過程中,如果缺乏呼吸道防護措施、使用無效呼吸道防護措施(如使用不符合規範要求的口罩)、呼吸道防護措施損壞(如口罩鬆動、脫落等)、或者被新冠病毒汙染的手接觸口鼻等行為,均會導致新冠職業暴露。國內一些高風險崗位工作人員發生感染,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其工作過程中出現了“防護措施的疏漏”,導致呼吸道或黏膜直接暴露在有病毒的環境中。
在醫技科室工作的檢驗人員,實際操作的過程也是在有病毒的環境中進行,如果存在防護措施的疏漏,就存在被感染的可能。另外新冠標本實驗室檢測前會先進行滅活,如果滅活步驟沒做好,導致後續的檢驗操作人員誤以為滅活有效而降低防護的依從性,或消毒隔離鬆懈也會導致感染風險增加。
對於新冠職業暴露原則上要做到:早發現、早評估、早處理,全程追蹤。
所以我們一定要科學進行院感防控。病毒雖然狡猾,但從目前來看,隻要嚴格做好防護措施,我們絕大部分醫務人員都能很好的保護自己。
記者:本輪疫情中,完全避免院感是一項極為困難的任務。這是否說明,原先的院感標準已經不再適用了?武漢經驗(以及其他應對原始病毒的經驗)是否已部分過時?
盧洪洲:完全避免院感確實是一項極為困難的任務,但也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關鍵是我們的各項院感措施一定要執行到位。我們在疫情應對的這將近三年的時間,院感防控的措施在不斷改進,但是像防護的級別等並沒有大的調整。
院感防控的方案沒有最優或最好,必須在不同時間、地點針對性地做出調整,比如應對德爾塔變異株的時候,醫院開始分區收治患者;應對奧密克戎變異株,需進一步加強了閉環人員的行為管理,強調工作人員不可放鬆在公共區域的呼吸道保護,並適當調整兒童護理等重點人群的防護級別等。
武漢經驗是我們應對新冠病毒總結的第一批經驗,非常可貴,但並非放之四海皆準。病毒不斷變異,需根據其特點不斷改進院感防控措施,才能更好地應對疫情。
記者:新冠病感染者收治病區如何突發意外事件(含暴力傷醫),應如何處置?
盧洪洲:如果新冠收治病區發生患者自殘、自殺、暴力傷醫、破壞公共財物、違反防疫規定等意外事件,要按照以下四個步驟進行處理:
一是現場處置:病區醫務人員快速清理現場人員,判斷患者、醫務人員有無人身安全和暴露風險。
二是及時上報: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值班醫師、護士到達事發現場查看、妥善處置並安撫患者。初步評估事態發展趨勢後立即上報科主任、護士長。 科主任、護士長盡快到達現場, 再次評估後,上報醫務部、護理部、院感科,同時第一時間聯係精神科醫師。如仍不能安撫患者,醫務部立即啟動外院心理輔導流程,請心理專家遠程心理輔導。
三是安保介入:科主任評估事件動態,若存在進一步加劇風險,撥打醫院安保電話。安保人員做好二級防護到達現場, 再次清理現場周圍環境,與醫護人員共同處理突發事件。科室上報值班院領導及事件發生地院領導。
四是必要時報警:若事件進一步擴大,如存在患者或醫護人員人身傷害的風險,科室立即報警,同時報請院感科。由醫院安保人員陪同警務人員,在院感科人員的幫助監督下穿戴防護用品,進入科室處置。處理結果上報院領導。
記者:目前抗原檢測作為補充已經被廣大醫療機構應用,如果進行抗原檢測發現了陽性病例,應該如何處置?
盧洪洲:根據《關於印發新冠病毒抗原檢測應用方案(試行)的通知(聯防聯控機製綜發〔2022〕21號)》文件要求,我們醫院特製定閉環管理人員新冠病毒抗原檢測陽性處理應急預案。
新冠隔離病區工作人員(包括納入閉環管理的工作人員、結束閉環前隔離人員、職業暴露隔離人員)均應每天上班前進行新冠抗原檢測,待結果陰性後方可上班,當出現陽性結果後,按照「及時上報、快速采樣、及時流調、科學處置」的原則進行。
處理流程為:1、及時上報;2、快速采樣;3、快速流調;4、科學處置:即如工作人員新冠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啟動院內應急處置流程;如核酸結果為陰性,暫時隔離,密切觀察臨床症狀,間隔24小時再次進行核酸檢測,如結果陰性,經醫務科安排醫療專家對情況進行評估後,方可解除隔離。
記者 :新冠病毒感染者罹患新冠以外嚴重疾病,應該如何處理?
盧洪洲:在患者收治過程中,有較多特殊人群患者,如兒童、孕婦、老人或其他合並症患者,合並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等疾病。我們醫院的處理原則是:嚴格按照醫療核心製度對患者進行救治,不得因為患者有新冠病毒感染延誤治療。
為完善此類患者的救治,新冠病毒感染者救治領導小組要建立「罹患新冠以外嚴重疾病處理機製及流程」,同時由醫務科牽頭,明確各專科急診會診人員——原則上為主治以上職稱人員,確保24小時手機通訊通暢並隨時可以進入新冠病毒感染者救治病區參與搶救。
記者 :新冠病毒的確診者是如何安置並管理的?感染者的家屬可以陪護或看望嗎?
盧洪洲:新冠病毒感染疑似病例應當單人單間隔離安置,無症狀感染者、確診患者應按照不同的病毒株分別同室安置。
確診患者應該優先安置到負壓隔離病房,房間內應配備單獨衛生間。
同時還要設立新型冠狀病毒基因型未確定篩查病區,待確定基因型後將不同基因型患者分區收治,進行專區、專醫、專護管理。病區應該為患者提供充足的個人防護用品。
在這個過程中,不設陪護,禁止前往探視,鼓勵進行視頻探視。如因特殊原因,疑似或確診人員必須陪護時,需經上級行政主管部門同意並履行規定手續。
記者 :這兩年大量擴增了感控人員編製,新上崗的人員要經曆多久的培養周期才能達到業內標準?
盧洪洲:2021年8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綜合組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感控人員配備管理相關工作的通知》,對於感控人員的配置進行了明確要求,這在之前是沒有的。
感控工作涉及麵寬,工作內容複雜。因此要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的專職感控人員均應當掌握公共衛生專業知識。
由非院感崗位到達院感專職崗位,要進過培訓、考核方能上崗。對於新上崗的人員,要經曆至少半年的培訓才能達到業內標準。培訓隊伍應該由豐富感控經驗的人員組成。所有隔離病區的工作人員在上崗前、到崗後及在崗位工作期間,均應完成不間斷的培訓、考核,其中,上崗前的培訓考核最為重要,需取得合格證後,方可從事隔離病區工作。
我們感控理念應該是:“人人都是感控踐行者、人人都是感控監督者”;為了讓感控的理念深入人心,“感控於心,落實於行”是對每一個工作人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