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海市衛健委數據顯示,4月23日0-24時,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401例和無症狀感染者19657例,新增本土死亡39例。
同時,北京地區通告出現新冠疫情的隱匿傳播。
一邊是持續封城帶來的抱怨,一邊是關於封城的擔心。麵對新冠疫情,我們何時才能回歸正常生活的疑問越來越大。而關於這一問題,專家其實也在不斷討論。
鍾南山:新冠肺炎時代中國的重新開放戰略
本月初,鍾南山院士團隊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發表了名為《新冠肺炎時代中國的重新開放戰略》的綜述性文章。
文中指出,在新冠肺炎時代,全球應對這一挑戰的策略不盡相同。在中國大陸,以社區為基礎的動態清零政策在減少感染病例和死亡人數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新冠疫苗和群體免疫策略的不斷推進,令少發達國家轉而投向“完全開放”策略。但是,這一現狀並不能成為中國大陸快速徹底放開的理由。由於奧密克戎現下表現出了比季節性流感更高的死亡率,進一步放開可能帶來社會的不穩定,以及其他更具傳染力變異毒株的出現可能。
事實上,動態清零政策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有效控製了新冠病毒的傳播,這也是動態清零的基本目的。但出於經濟正常化和適應全球重新開放的目的,長期動態清零政策的可持續性顯然存在一些挑戰。因此,文章提供了一些幫助中國有序、有效重新開放的政策建議,主要如下:
第一,在全國範圍內推行疫苗接種對於形成安全的群體免疫十分重要;
第二,對新冠研發特異性藥物以及中和抗體可以有效地延緩病情加重以及減少其所導致的死亡;
第三,在社區環境中,需要優先考慮快速抗原檢測;
第四,我們需要加強對潛伏期和恢複期感染病例的縱向隨訪調查;
最後,在部分指定城市或地區開展試點,並根據境外輸入病例的疫情特點調整政策,對於驗證我國向安全有序的社會重新開放過渡的結果同樣重要。
梁萬年: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
而另一方麵,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回應了部分焦點問題。
采訪中,梁萬年表示:“我國具備實現動態清零的能力和條件。”梁萬年說,“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
不過梁萬年也表示,“要想在未來某個時間節點,全國14億多人裏一個病例都沒有,難度相當大。但我們也不用過於擔心。動態清零的核心內涵,是快速發現疫情,快速采取一係列措施阻斷疫情持續性的社區傳播,最大限度保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它強調通過撲滅一起又一起疫情,實現社會麵的動態清零,最終戰勝疫情。”
所謂的動態清零,其中,“動態”是指短期內雖然我們無法保證所有個體都不感染新冠病毒,但有能力做到一旦發現疫情,就能快速識別、及時遏製,不讓病毒對更廣泛人群產生更大危害。
“清零”,有三個層次的含義,包括“病毒”清零、“疾病”清零、“疫情”清零。在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我們無法做到對“病毒”和“疾病”清零。在現階段清零是針對疫情而言,也就是盡最大可能確保疫情不擴散、不出現持續社會傳播、不出現規模性反彈,而非徹底消滅新冠病毒。
為何觀點如此迥異
事實上,麵對新冠這樣波及全球的疫情,我們尚沒有任何可參考的經驗。此前另一場波及全球的流感——發生在1918~1919年間的西班牙流感究竟是如何消失的,至今也尚未得出一致結論。所以,我們當下采取的所有防疫政策都是基於既往理論進行的推測。
但不管政策選擇如何,其根本目的是盡可能保障所有人的生命健康。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對於當下正在使用且取得了一定成果“動態清零”政策,沒有任何一方觀點予以否認。而鍾南山院士所強調的,也是在保證預防、治療措施都已經足夠成熟後,方才對當下政策進行逐步調整。麵對一場波及全球數十億人口的傳染病,任何不夠穩妥的政策帶來的都將是難以預料且不可挽回的後果,我們能做的也隻有冷靜、耐心,一同期盼疫情真正結束的那一刻。
參考文獻:
1.Strategies for reopening in the forthcoming COVID-19 era in China. Wei-jie Guan, Nan-shan Zhong.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Volume 9, Issue 3, March 2022. https://doi.org/10.1093/nsr/nwac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