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論壇網訊(駐地記者孫國根通訊員嚴曉慧)我國首家“感染性疾病影像研究所”5月24日在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成立,該研究所由影像專業人員牽頭,組織臨床與基礎的研究團隊,集中力量,在感染性及相關疾病的早期診斷、預後與合並症評估及人工智能診斷等方麵開展聯合攻關,透過現“像”看本質,對更精確診斷、治療感染性及相關疾病有重要意義。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影像科負責人單飛表示,近年來,我國的傳染病流行病學及傳染疾病模式已發生很大變化,而影像學科是傳染病診斷及療效觀察領域的前沿陣地和醫療診治的基礎手段,目前在感染性疾病影像診斷方麵依然存在診斷不清晰,不及時等問題;因診斷不明,隻得“聯合應用”多種抗病原體藥物如抗生素,抗真菌藥物,抗病毒藥物等,使治療費用居高不下,給病人帶來更加沉重的負擔;如診斷更精準一些,則可區別出哪一類病原體感染而減少藥物應用,讓病人受益。
研究所成立後,在病原影像學方麵,將利用影像學工具,解析不同病原體感染的影像學特征,側重早期診斷、動態觀察與預後判斷;在功能與代謝影像學方麵,將解析不同組織與器官的不同功能與代謝影像學特征,側重更新新發、再現傳染病影像檢查方法與技術規範,拓展診斷內涵,開展感染與傳染病治療後療效精準定量評估研究;在人工智能影像學方麵,將利用深度學習、機器學習等AI技術及數據庫、知識庫等計算機技術,解決疾病快速、準確診斷、分期等臨床問題,為臨床決策提供實時依據。
複旦大學副校長張誌勇教授任研究所所長,他說,有效推進新時期現代化影像學科建設勢在必行。研究所成立後,將努力提升影像學科科研能力,重點對新發傳染病、再現傳染病和感染性疾病,強化提高診療能力和水平的建設;利用部門協作,聯合攻關優勢,加強對傳染病流行病學疾病變化的實際分析和基礎醫學和臨床應用實驗研究,建立學科研究基地,探索疾病本質,創新診療技能,利用自身優勢,不斷作出成果;促使成果及時轉化臨床,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最終讓患者滿意。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主任朱同玉教授認為,感染性疾病一直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感染性疾病臨床症狀複雜多變,預後也不盡相同。該研究所的成立彌補了國內感染性疾病影像多學科、臨床及基礎研究、醫工學研相結合的空白。影像學檢查對多種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的價值,了解相關影像學表現有助於臨床醫師選擇合適的檢查方法,達到幫助臨床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改善預後,從而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提升醫療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