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骨頭湯作為一種“神奇”的滋補品,長期霸占著我國人民的餐桌。
“孩子正在長身體,多喝點骨頭湯能補鈣!”
“媳婦懷孕了,多喝點骨頭湯對寶寶好!”
“老人骨折了,多喝點骨頭湯能預防骨質疏鬆跌打腫痛……”
在人們“以形補形”觀念裏,“骨頭裏有鈣,骨頭熬成的湯也一定有很多很多鈣”。
然而真相卻讓人大跌眼鏡:骨頭湯裏的鈣元素含量微乎其微,隻比自來水多一點點。
各種實驗表明,骨骼中的鈣質是很難溶解於水的。即使用高壓鍋加醋燉製棒骨、腔骨,每100 mL湯中的鈣含量也很難超過4 mg。而每100 mL的普通自來水裏都有2 mg的鈣!
2013版《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建議,成人每日推薦鈣攝入量是 800 mg,孕婦、哺乳期女性及50 歲以上人群是 1000 mg。如果單純靠喝骨頭湯來補鈣,每天至少要喝25升骨頭湯(相當於50瓶礦泉水)才能達到要求——這還不包括喝下去而沒吸收的部分。
也許你會說:骨頭湯雖然不能補鈣,但是還有蛋白質,有其他營養啊!
說到這兒醫典君不得不再補一刀。哦不,是兩刀:
肉裏的肌纖維蛋白質也難溶於水,所以湯裏絕大部分都是水,蛋白質隻有1%——2%。
骨頭湯表麵常漂浮著厚厚一層油,那是骨髓裏煮出來的脂肪。不少人喜歡吃骨髓,但長管狀骨和扁骨的骨髓裏,除了少量造血細胞外,幾乎都是脂肪。
結論:喝多了骨頭湯不但不能補鈣、還容易發胖,三高人群更要小心。
作為一隻吃貨,我深深承認骨頭湯的鮮美。但要想騙我這樣補鈣,沒門!
除了骨頭湯,醫典君還整理了4個關於補鈣的“偽常識”,看看你對了多少?
1
補鈣會導致結石嗎?
不少結石患者害怕補鈣、談鈣色變,因為聽說“補鈣會導致泌尿係結石”。
而這一說法的來源,可能與1988年提出的一個假說有關——當時有研究發現,“20%——40%的腎結石複發患者合並有高鈣尿症”,人們便據此推論“減少鈣攝入量能降低腎結石風險”。
但是後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鈣攝入量越高,發生腎結石的風險反而越低;自來水含鈣量低的地區,腎結石發病率反而較高。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80%的腎結石是由於尿液中的鈣與尿中的草酸結合形成的。食物裏的鈣增加後,在腸道中就與食物裏的草酸結合成了不溶性的草酸鈣,隨糞便排出體外,從而減少了被腸道吸收、經腎髒進入尿液的草酸。
結論:補鈣(包括愛吃菠菜豆腐等飲食習慣)並不是導致結石的原因,有泌尿係結石的人也可以合理補鈣。
但是,腎結石患者要注意,別在睡前喝牛奶、吃鈣片,要補鈣最好在白天。因為睡眠後尿量減少,喝牛奶後2——3小時尿中的鈣會在短時間內驟然增多,容易引起腎結石複發。
2
液體鈣比固體鈣更容易吸收?
市麵上的鈣產品琳琅滿目,很多人盲目聽信推銷,以為“液體鈣比固體鈣好” “碳酸鈣比普通鈣劑好”。
但事實上,不管你吃哪種鈣劑,是碳酸鈣、磷酸氫鈣、乳酸鈣、葡萄糖酸鈣,還是液體或固體,吸收效果都差不多。
與其去糾結種類,不如注意下標簽上每片/支裏麵鈣的含量。
一般來說,標簽上的規格都是鈣化合物的總量,而純的鈣元素含量各不相同。
碳酸鈣:含40%的鈣。比如“每片含碳酸鈣1000 mg",實際相當於“每片含鈣元素400 mg“。這才是你真正補進去的鈣量。
磷酸氫鈣:含24%的鈣。
檸檬酸鈣:含21%的鈣。檸檬酸鈣的優點是比碳酸鈣更易消化,因為不需太多胃酸即可溶解,適合胃酸少、消化不良的人群。
葡萄糖酸鈣、乳酸鈣:鈣元素含量較少,分別是9%、13%。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盲目追求高鈣片。一次攝入過多的鈣(500mg以上),吸收利用率反而更低。最好選擇含鈣100-300 mg的小量鈣片,每天分2——3次吃。
要想讓補充的鈣吸收好,除了補充維生素D之外(市售鈣劑幾乎都有添加維D),多鍛煉身體也必不可少。尤其是負重性運動、跳躍性運動、跑步、快走,可以刺激骨骼,讓鈣更好地發揮作用。
3
補鈣會導致便秘?
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因為鈣和食物裏的草酸、磷酸容易形成較硬的不溶解物質,難以排出,就可能導致便秘。
解決辦法也很簡單:
選擇檸檬酸鈣。和其他鈣劑相比,檸檬酸鈣更不容易引起便秘。
鈣片最好在飯中或飯後馬上吃,而不要空腹,以減少對消化道的影響;
不要一次性大量補鈣,少量多次不容易便秘。
4
芝麻醬和蝦皮是補鈣之王?
芝麻醬:以 1170 mg /100 g 的含鈣量傲視群雄。但同時脂肪也超高(約為53 g / 100 g),堪比五花肉,多吃幾勺就容易胖。
蝦皮:含鈣 991 mg /100 g。但蝦皮特別鹹,鈉含量高達 5057 mg / 100 g,比中國建議膳食指南建議攝入量的2倍還多,常吃有高血壓風險;鈉鹽攝入過多又會導致鈣流失,導致鈣吸收率並不高。
真正的天然補鈣高手,是純牛奶。
一杯200 mL純牛奶中約含鈣226 mg,而且吸收率高。其次是豆腐,100g 鹵水豆腐含鈣138mg。還有很多人不知道,多吃深綠色蔬菜也能補鈣,雖然吸收率不如牛奶,但勝在量大。如薺菜(297mg/100g)、和芝麻菜(160mg/100g)等。
每天喝兩杯純牛奶(或幾瓶酸奶),其他兩餐再多吃點豆腐、1斤綠葉菜,就能滿足一天的鈣需求了。
可惜很多中國人達不到這個標準,尤其是老年人、孕婦仍需額外補充鈣劑。
據了解,人體的骨鈣從30歲就開始流失,40——50歲開始是骨質疏鬆的高發期。
參考資料:
1. Healthwise.
2.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年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年版).
3. 中國原發性骨質疏鬆症診療指南(2011年版).
4. 美國農業部食物成分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