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膠質瘤係浸潤性生長物,它和正常腦組織沒有明顯界限,難以完全切除,對放療化療不甚敏感,非常容易複發,手術難以切除或根本不能手術。化學藥物和一般抗腫瘤的中藥,因血腦屏障等因素的影響,療效也不理想,因此神經膠質瘤至今仍是全身腫瘤中預後最差的腫瘤之一。這裏梅斯小編整理了近期關於神經膠質瘤的重要研究進展與大家一同分享。
【1】光學相幹斷層掃描可作為視神經膠質瘤兒童視力標誌物
馬尼亞的Iuliu Hatieganu醫學與藥學院眼科Banc A近日發表了一篇綜述,係統闡述了光學相幹斷層掃描技術可作為視神經膠質瘤兒童一個視力標誌物,來替代患病兒童的視力功能檢查。對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數據庫進行搜索,納入2000年至2016年間以英文發表的文章,同時要至少有10位參與者參加。結果共有11項研究符合標準,分析發現,視網膜光學相幹斷層掃描(OCT)是一種有潛力的工具,可以對患有視神經膠質瘤(OPG)兒童進行篩查或隨訪測試。同時,他們也提出需要進一步的多中心研究來支持。這項研究為臨床眼科醫生對治療兒科視神經膠質瘤(OPG)提供了新的思路。
【2】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預測神經膠質瘤患者生存情況
神經膠質瘤,是發生於神經外胚層的腫瘤。大多緩慢發病,自出現症狀至就診時間一般為數周至數月,少數可達數年。研究人員收集了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NCBI中的相關文獻,評估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NLR)在神經膠質瘤患者中的預後作用。研究顯示,升高的NLR與神經膠質瘤患者的總生存期較差有關。
【3】血糖和神經膠質瘤的發生也存在關聯
神經膠質瘤是一種異質性原發性腦腫瘤,目前沒有可以長期存活的治療方法。診斷為膠質母細胞瘤的患者平均生存期14個月。症狀通常僅在診斷前三個月才發生;因此,重要的是在症狀發作前確定臨床前腫瘤的指標。雖然糖尿病似乎增加了大多數惡性腫瘤的風險,在以前的16項研究中有11項都發現糖尿病與神經膠質瘤或所有類型的腦腫瘤之間存在逆關聯。最近的薈萃分析證實了這種反向關係。
【4】彌漫性內皮神經膠質瘤全新治療靶點
彌漫性內皮神經膠質瘤(DIPG)是一種高度危險的兒科腦幹腫瘤,其特征是快速和漸進性導致患者死亡。在超過80%的這類腫瘤中組蛋白H3的雜合位點發生突變,並導致賴氨酸-甲硫氨酸置換(H3K27M)。這種組蛋白突變體的表達伴隨著多梳抑製複合物(PRC2)介導的H3K27三甲基化(H3K27me3)水平的降低,這被認為是DIPG腫瘤發生的促進原因。研究人員使用DIPG的小鼠模型和原發性患者來源的DIPG細胞係,結果顯示殘留的PRC2活性是表達H3K27M的DIPG的增殖所需要的,並且EZH2是用於治療這些腫瘤的潛在治療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