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自身免疫抗體解讀,你都掌握了嗎?

作者:餘金泉 來源:醫學界風濕免疫頻道 日期:17-07-31

【ANA】

 

抗核抗體ANA

 

臨床意義:抗核抗體在多種自身免疫病中呈不同程度的陽性率。目前金域檢驗采取間接免疫熒光法,參照值為<1:100 Negative;1:100 probablepositive; 1:320 weak positive; 1:1000 Medium positive; 1:3200 Positive。一般認為以ANA1:160為陽性標準比較合適,此滴度下健康人群陽性率為5%。需指出的是,ANA為診斷初篩指標,與疾病活動性並無平行關係。

 

ANA分型及對應臨床意義

 

【dsDNA】:抗雙鏈DNA dsDNA

 

臨床意義:dsDNA在SLE的診斷中有較高的特異性,且與疾病活動程度相關。dsDNA陽性患者較dsDNA陰性患者腎損害發生率更高,是狼瘡腎炎的相關性指標。目前金域檢驗采取的是ELISA方法,在SLE患者的診斷陽性率約為70-80%,特異性70%左右。

 

【ENA譜】

 

目前金域檢驗采取免疫印記法,為臨床檢測ENA時最為敏感的方法之一。ENA的主要成分包括U1RNP、Sm、SSA、SSB、Scl-70、Jo-1、rRNP等。

 

【抗U1RNP/Sm抗體】

 

Sm抗原是UsnRNP,具有抗原性的蛋白的分子量是29KD、28KD、13.5KD。

 

Sm抗體和SnRNP是同一分子複合物中的不同抗原位點,故Sm抗體很少單獨出現,它常與U1RNP抗體相伴,約60%抗U1RNP抗體與抗Sm抗體中28/29KD有交叉反應。而抗U1RNP抗體具有抗原性的分子量有70KD、32KD和17.5KD。因此,抗Sm抗體陽性常伴有抗U1RNP抗體,而抗U1RNP抗體可以單獨存在。

 

抗U1RNP抗體在混合性結締組織病中幾乎均為陽性,且效價很高。低滴度陽性也可見於其他結締組織病如類風濕關節炎、係統性硬化症、幹燥綜合征、多發性肌炎。

 

抗Sm抗體在SLE中陽性率僅為20-40%,但特異性較高,達92.2%。因此,抗Sm抗體為SLE的標誌性抗體。抗Sm抗體為診斷特異性指標,但與疾病活動性並無平行關係。

 

【抗SSA/Ro與抗SSB/La抗體】

 

抗SSA/Ro抗體與抗SSB/La抗體主要見於原發性幹燥綜合征(pSS),在pSS的診斷中,SSB/La較SSA/Ro更特異,是SS血清特異性抗體。SSA/Ro抗體除了可見於SS和SLE外,還可見於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如皮肌炎、多發性肌炎、係統性硬化症、混合性結締組織病、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PBC)等。在其他結締組織病中,該兩種抗體可同時出現,常提示繼發性幹燥綜合征的存在。

 

抗SSA/Ro與抗SSB/La抗體,可造成新生兒狼瘡及先天性房室傳導阻滯。

 

【抗Jo-1抗體】

 

抗Jo-1抗體對多發性肌炎/皮肌炎(PM/DM)的診斷有較強的特異性,是目前公認的血清標記抗體。在PM的陽性率約25%,在DM的陽性率約10%。PM/DM合並肺間質病變(ILD)者,陽性率則高達60%。

 

【抗Scl-70抗體】

 

抗Scl-70抗體是係統性硬化症(SSC)的標記抗體,陽性率30-40%,但在重症彌漫性SSC的陽性率高達75%。在其他結締組織病和非結締組織病偶有陽性,而正常人均為陰性。此抗體存在一般提示病情進展迅速,皮膚病變彌漫廣泛,易發生ILD和指骨末端吸收。抗Scl-70抗體與惡性腫瘤有明顯相關性。有雷諾現象的患者存在此抗體,提示可能發展為SSC。

 

【抗rRNP抗體】

 

抗rRNP抗體常在SLE活動期存在,且與神經精神狼瘡相關。

 

【抗CENP抗體】

 

80%的Crest綜合征(軟組織鈣化、雷諾現象、食管功能障礙、指端硬化、毛細血管擴張)與此抗體相關。在部分PBC患者也可出現該抗體。

 

【抗磷脂抗體】

 

抗磷脂抗體(antiphospholipid,APL)與SLE及APS相關。目前可檢測的包括抗心磷脂抗體(anticardiolipin,ACL)、抗β2糖蛋白1(β2GP1)抗體和狼瘡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LA)。

 

【ANCA】

 

間接免疫熒光法把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分成胞漿型(C-ANCA)和核周型(P-ANCA),前者的主要抗原成分為PR-3,後者主要是MPO,第三種是非典型ANCA(X-ANCA),代表了前兩者的混合物,其主要靶抗原還不清楚。

 

C-ANCA主要見於肉芽腫性多血管炎(GPA, Wegener),陽性率占80%,且與嚴重性和活動性有關,係肉芽腫性多血管炎的特異性抗體。

 

P-ANCA主要見於顯微鏡下多血管炎(MPA)和特發性壞死性新月體性腎小球腎炎(NCGN)。

 

【類風濕關節炎相關的自身抗體】

 

【類風濕因子(RF)】

 

RF對RA的診斷很有意義,敏感性70%,特異性88.5%,陽性率60-80%,持續高滴度RF陽性的患者更易發生骨侵蝕,是預後不良因素。也可見於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常見於幹燥綜合征,陽性率可達50%且呈高滴度。

 

【抗環瓜氨酸多肽抗體(CCP)】

 

對RA的診斷敏感性為33-87%,特異性為89-98%。抗CCP抗體先於臨床症狀而存在,是RA的早期診斷指標。

 

【抗角蛋白抗體(AKA)】

 

AKA對RA的診斷敏感性為46.5%,特異性為90%左右。RF弱陽性或陰性的RA患者,AKA可為陽性,可作為RA病人及RF陰性的RA病人的早期診斷指標。但未納入RA的診斷分類標準。

 

【人類白細胞抗原B27(HLA-B27)】

 

HLA-B27見於脊柱關節炎(SpA),在SpA患者中陽性率為50-70%,在強直性脊柱炎(AS)的陽性率為90%以上。

 

參考文獻:

1.http://www.uptodatechina.com/

2.Kelley's Textbook of Rheumatology(第8版)

3.風濕免疫科醫師效率手冊(第2版)

關鍵字:自身免疫抗體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