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曆摘要
主訴及現病史
患者男性,49歲。因“發熱4天,咳嗽咳痰3天”於2010年8月16日就診。主要病史:患者就診前4天出現發熱,體溫最高38.5 ℃,無寒戰。3天前起出現咳嗽,咳黃痰,痰有臭味,伴有間斷痰中帶血絲。無胸痛。患者發病之前曾有醉酒史,但否認嘔吐、誤吸史。
既往史
乙肝病毒攜帶,間斷飲酒多年。無吸煙史,無齲齒。
入院查體
體溫 38.3℃,脈搏 90次/分,呼吸頻率 15次/分,餘無異常。
輔助檢查
血常規(8月16日) : 白細胞(WBC)計數 14.01×109/L,中性粒細胞占75.9%,血紅蛋白 149 g/L,血小板計數227×109/L。C反應蛋白(CRP)89.0 mg/L。動態紅細胞沉降率(ESR)65 mm/h。乙肝表麵抗原陽性。生化檢查正常。胸部X線檢查:右上肺膿腫。
支氣管鏡檢查
支氣管鏡檢查:右上葉開口有較多膿性分泌物。分泌物細菌真菌培養、找抗酸杆菌均為陰性。
診斷
右上葉肺膿腫;乙肝病毒攜帶。
治療
給予頭孢曲鬆聯合甲硝唑抗感染,第3天熱退,患者自覺症狀好轉,痰逐漸減少,痰臭味消失。總抗感染療程2個月。
肺膿腫的影像學診斷
肺膿腫是化膿性細菌感染引起肺組織炎性液化壞死、膿腔形成的一種肺部疾病。臨床以發熱、咳嗽、胸痛和(或)咳膿痰為特征。肺膿腫的胸部典型X線表現為炎性滲出並伴空洞形成,液化壞死組織未完全排出可在空腔內形成液平(圖1)。在壞死物質未排出、空洞形成不明顯時,常不易與普通肺炎鑒別。肺膿腫尚需要與其他肺部空洞型病變鑒別,如肺結核、癌性空洞、肺囊腫合並感染等。
病因 根據病因不同,肺膿腫分為以下3種類型。
1. 吸入性肺膿腫:病原體經口、鼻咽腔吸入。口腔感染、嘔吐物等經氣管被吸入肺內致病,可見於醉酒等原因所致嘔吐。一些患者無明顯嘔吐史,可能由於受寒、極度疲勞等影響,全身免疫狀態與呼吸道防禦功能減低,或在深睡時吸入口腔汙染分泌物而發病。本病常為單發型膿腫,其發生與解剖結構及體位有關。由於右主支氣管較徒直,且管徑較粗,吸入性分泌物易吸入右肺,故右肺發病多見。在仰臥位時,好發於上葉後段或下葉背段;在坐位時,好發於下葉後基底段。
2. 血源性肺膿腫: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菌血症,細菌隨血行播散到肺部並形成膿腫,肺內病變常為多發、散在分布,伴空洞形成,常合並其他器官膿腫形成。
3. 繼發性肺膿腫:繼發於其他疾病,如革蘭陰性杆菌肺炎常繼發壞死並形成膿腫,臨近器官(如肝髒)膿腫可以穿透膈肌侵犯到肺組織引起肺膿腫。
常見致病菌 引起肺膿腫的常見致病菌包括革蘭陽性菌、陰性菌及厭氧菌,最常見致病菌為葡萄球菌、鏈球菌。吸入性肺膿腫常合並厭氧菌感染,發生率可達80%以上,需氧菌和厭氧菌混合感染者約占40%,合並厭氧菌感染者痰常有臭味。正常口腔中有大量厭氧菌定植,故厭氧菌感染更常見於吸入性肺膿腫。肺膿腫,尤其是吸入性肺膿腫,其抗菌治療常須覆蓋厭氧菌,選擇或聯用可覆蓋厭氧菌的抗菌素(如青黴素類、甲硝唑或替硝唑、克林黴素、莫西沙星等)。
該病療程一般為4~6周,或至肺部病變基本吸收。經抗感染治療,肺膿腫空洞周圍炎性滲出逐漸吸收,空洞閉合,最後僅遺留少量纖維索條影(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