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哮喘防治現狀和常見誤區

作者:邵佩 整理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2-05-04

inserted image
 

  2012年4月25日,中國哮喘聯盟在北京舉行了“世界哮喘日”新聞發布會。與過去5年相同,今年世界哮喘日的活動主題仍是“哮喘是能夠控製的”。在發布會上,南京醫學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殷凱生教授報告了中國哮喘聯盟開展的“全國城區哮喘患者控製現狀和疾病認知程度調查”結果,現將報告內容介紹如下。

  我國哮喘防治現狀有喜有憂

  2008年,中國哮喘聯盟在包括北京、上海等10個城市的三級甲等醫院共調查了哮喘患者3069例,以了解我國哮喘患者的疾病認知現狀和控製程度。

  結果為,我國哮喘患者疾病控製率達28.7%(圖1);過去一年中因哮喘加重而住院和請假誤工者分別為20%和28.6%(圖2~3)。

  該結果提示,我國哮喘防治現狀喜憂參半。自中國哮喘聯盟成立7年來,我國哮喘防治取得了長足進步(醫師和患者對該病的認識程度提高);規範應用吸入性糖皮質激素(ICS)治療者增多;大中城市哮喘控製率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但10年來,我國哮喘患病率也增高了1倍,我國廣大農村和基層的防治水平距哮喘控製目標尚有較大差距。

  哮喘防治常見誤區

  影響我國哮喘防治的常見誤區有以下5方麵。

  防治目標定位不正確 患者和家屬希望“根治”哮喘、部分醫師認為哮喘“沒法治”的觀念都不正確。哮喘最佳控製(GOAL)研究結果顯示,現有藥物治療可使80%的哮喘獲得完全或良好控製;GINA對哮喘的定義是可防可治的。值得注意的是,醫師須提醒患者抵製某些根治哮喘的祖傳偏方,辨別虛假廣告,以免上當。

  未重視抑製氣道炎症藥物的應用 不少患者未把ICS作為基礎和一線藥物,抗炎治療常不充分(包括藥物選擇不當、劑量不足和療程過短),甚至不少患者(尤其是年輕女性)和家屬因擔心激素副作用而不願使用ICS。

  忽視了患者依從性 支氣管哮喘作為一種慢性病,在整個病程中絕大多數時間是患者自行用藥,因此,依從性是決定療效好壞的關鍵。改善依從性對健康預後的效益影響遠大於改變某種特定治療。

  濫用抗生素 臨床中,常把誘發、加重支氣管哮喘發作的上呼吸道感染誤認為細菌感染,把嗜酸細胞增多引起的黃色黏痰誤認為是化膿性細菌感染,把哮喘急性發作時的胸片表現異常誤認為“肺部感染”。企圖用抗生素預防哮喘發作的觀念是錯誤的。

  未重視環境中致喘因子的查找和避免 哮喘的發生和發作與外界環境中的致喘因子密切相關,因此積極查明與某個具體患者的哮喘發作有關的過敏原和其他致喘因子,對於本病的防治有重要意義。部分致喘因子明確的患者,隻要能有效避免再接觸,就可以收到“不藥而愈”的理想效果。

關鍵字:哮喘,防治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